所有的老师必须要了解写教案的意义,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了去动物园情境,让幼儿听一听声音,动手制造声音,到最后的感知声音,充分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2.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3.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难点:
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生活中各种声音ppt,各种纸、杯子、瓶子。
2、六个透明的瓶子装有不同数量的软硬糖果。
活动过程:
一、 以去动物园的情境导入
让幼儿听各种车、各种动物、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二、 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为幼儿提供各种纸、杯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小结:教师以幼儿制造声音时拍的照片进行小结,材料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用的方法不一样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三、 根据糖果的软硬与数量不同,探索声音的不同
1.装有两罐数量不等的硬糖,让幼儿猜测声音的大小。
2.装有两罐数量一样多的软硬糖,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感知声音的不同。
3.装满的两罐软硬糖,让幼儿了解装满了没有声音。
活动结束:
回到教室继续探索有趣的声音。
教学反思:
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3
活动背景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对于刚进入大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倾听声音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想去探索,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倾听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辨别各种东西发出的不同声音。
3.通过探索和操作,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人手一份,分别装上沙子、豆子和玻璃球。
2.打击乐器若干。
3.活动室四处分别布置成各种小动物的家。
4.会发声音的玩具及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
师:哎呀,活动室里有声音,听,是什么声音?
幼儿:是小狗的声音,“汪汪汪”。
师:哈哈,原来是一只玩具狗在叫,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我带小朋友去小动物家里去做客好不好?
幼儿:好。
师:在做客的时候小朋友要怎么做呢?
幼儿:要懂礼貌。
(二)倾听并辩解沙子在酸奶瓶子里的声音。
师:这是谁的家?
幼儿:这是小兔的家。
幼儿:小兔你好!
师:小兔家有什么啊?
幼儿:酸奶。
师:里面装的是不是酸奶啊,小朋友先不要打开,自己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小朋友先告诉我,看看谁最能干。
幼儿操作。
幼儿:老师我听见有沙沙的声音,是小石头吗?
幼儿:不对,是沙子的声音。
师:对,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三)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的声音。
教师带幼儿来到了小花猫的家。
幼儿:小猫家到了。
幼儿:小猫你好。
师:小猫家里有什么?
幼儿:易拉罐。
师:现在也请小朋友去摇一摇,听一听,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回答
幼儿:是豆子。
师: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老师喜欢你们。
(四)听辨玻璃球在饮料瓶里的声音。
师: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礼物,让我们摇一摇,听一听,是什么呢?
师: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啊?
幼儿:是石头吧。
幼儿:是豆子吧。
幼儿:是小球吧,声音很响。
师:真棒,里面是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五)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都辨别出来了,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教师在背后分别敲打小玲和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小朋友一起拍节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多的打击乐器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吧!
(六)尝试用各种瓶子为乐曲伴奏。
师:刚才的打击乐器都认识了,刚才我们听声音的瓶子也可以当乐器,现在老师就用瓶子为乐曲伴奏一次。
教师伴奏完成。
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师:那么现在小朋友们也拿起瓶子一起为乐曲伴奏一次吧。
伴奏后,幼儿边玩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本节教学活动我从“魔术声音激趣导入→说说生活中的声音→欣赏并辨别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尝试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游戏活动“寻找声音朋友”→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快乐”,整个环节层层深入,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会认6个,会写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制秋天的各种声音
教学方法:感悟法自学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秋天的雨,趁我们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它的脚步轻轻的,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的声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
2、秋天的声音可不容易发现,小朋友们可要认真用心去倾听,去想象。(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大家赶快亲自去听听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翻到第2课,有感情读一读课文。注意了,要想读得好,必须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行。
2、生自由练读。
3、检查。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
(2)分小节朗读
(3)点评
四、具体学习
(一)学习第1、2、3小节。
1、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我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2、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师随机板书:
黄叶 刷刷
蟋蟀 嚁嚁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3、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生再读。)
4、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5、朗读交流。
(1)第一小节
生读。
师: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师:说得真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2)第二小节
生读。
师:可爱的小蟋蟀在说什么呢?
师:我们分小组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
分小组朗读。
(3)第三小节
生读。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也唱起了离别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它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体会“叮咛”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
师: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又会对它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
6、师总结:1、2、3小节写了秋的声音有“黄叶道别的话音,蟋蟀告别的歌韵,大雁暖暖的叮咛,和秋风丰收的歌吟”。
五、学习字词
1、小组合作学习1、2、3节的生字词
2、汇报
六、自由读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4小节
1、师:秋天的声音多奇妙。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2、指名说,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用“听听,秋的声音,……”句式来说。为课后的续写诗文打下基础。
3、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可还有好多好多…..秋的声音在…..
(二)总结全文
1、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我们心中是多么高兴呀!让我们再拿起书,一起快乐地齐读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
2、齐读全文。
(三)学习第4小节的生字词
五、续写诗文
1、师:孩子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送分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来写一写吗?都来当当小诗人!可以想想如果你是小花,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汗水,你会什么声音,你又会说些什么?
2、生写,并交流。
六、课外延伸
1、听到同学那快乐、喜悦的读书声,秋姑娘格外开心。她特意给我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课前准备的秋天的诗。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5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运用】
本课是声学中比较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一节课,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物理概念的建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要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乐器将乐音的这三个特性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演示实验、师生讨论、学生展示、阅读理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从而全方位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乐音的感性认识,产生探究乐趣,在研究中学习理论知识后,再用来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体发出声音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会加以区分。
【教学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实验器材】
演示用:手风琴、口琴、竖笛、吉他、单摆
学生实验:个别同学自带乐器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图】
略
【板书设计】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
次声波人耳听觉范围超声波
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组织教学:同学们好!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愿在这节课上,大家不但能学到知识,更能收获快乐。
2、手风琴演奏学生随琴声模唱音阶。
(手风琴音域宽,到达高音区后学生难以跟上,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大家为什么跟不上了?(声音太高了)
3、导出课题:对了,声音是有“高、低”的区别的,在物理学里,我们就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千差万别的:小号声高亢嘹亮,双簧管甜美圆滑,小提琴柔和纤细,大提琴低沉浑厚……那么,声音除了音调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基本特性呢?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二、民主导学
1、音调:
(1)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的,我们这里所说的音调指的就是声音的高低(板书)。
(2)为什么有些音高而有些音比较低呢?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a.看一看:拆开手风琴,取出一排簧片,学生观察:有的簧片长,有的簧片短,它的排列很有规律。
b.试一试:用小刀拨动长短不同的簧片,仔细听,发现长的簧片发出的声音低,短簧片发出的声音高。
c.演示:单摆的线越长,摆动得越慢。
d.提示:通过刚才的现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e.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共同概括: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板书)
根据上述经验:手风琴的簧片越长越厚,振动时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相反,如果簧片越短越薄,振动时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就会越高。
(3)验证:其它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也是这个道理吗?
口琴:同手风琴,簧片越长而厚,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音越低。
竖笛:通过手指堵按不同的音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发出了高低不同的音。
吉他:要求学生弹几个不同音调的音,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他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呢?(通过弦的长短或粗细以及松紧都行。可以联想其它弦乐器:二胡调弦及演奏过程;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区别等)
概括:管乐器、弦乐器,包括有些打击乐器(如编钟、木琴、架子鼓)都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来发出不同音调的音的。
(4)示波器:看看音调不同的音的振动情况。(多媒体演示)
(5)拓展:表现力非常丰富的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它有88个琴键,音域很宽,几乎包含了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那么,有没有比它的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呢?
感受:20hz----20000hz的纯音(多媒体播放)
老师概括: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音是人们的听觉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如果频率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就叫超声波,这两种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同时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p20第二、三、四段,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过渡:钢琴的表现力丰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音调范围广,还由于它的每个音在发声时还有强弱的不同,钢琴刚刚发明问世时它的英文名字叫“pianoforte”,就是强和弱的意思,那么音的强弱区别在物理学里叫什么呢?------响度
2、响度:
(1)响度,即声音的强弱。(板书)
(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a.学生演示:在吉他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琴弦。
b.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师板书后演示口琴上响度不同的音,并告诉学生,在音乐教学以及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以加深学生理解。
(3)练习加强:
①一位男低音歌手在放声歌唱,另一位女高音歌手在为他轻声伴唱,他们中的音调高,的响度大。
②有位同学在参加器乐比赛前,先要把二胡两根弦的松紧度调节好,这个过程他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他演奏时摁着二胡弦的左手在上下不同的位置移动着是在改变声音的,他右手拉弓时非常动情,用力时大时小,这又是在控制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
提出新的问题:拉二胡的同学和另一位弹钢琴的同学演奏了同一支曲子,可观众一听便知道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是靠什么辨别声音的呢?
3、音色:
(1)游戏:猜乐器(学生现场演奏或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其他学生辨认)
(2)概括:你能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不是依靠音调和响度,而是依据另一个声音的特性,那就是“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人的发声器官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发出的音色就不同。“小沈阳”能模仿其他歌手唱歌就是在模仿他们的音色。电子琴可以调出各种乐器的声音也是靠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实现的。
三、检测导结
1、巩固练习:
2、反馈激励:
3、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了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了声音的三个特性,感受到了多种乐器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最后就让我们在一段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一下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乐音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吧。
(民乐欣赏)
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学习进步,再见。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的图3-10,读后教师做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觉察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多,又恰当。
3.音色
(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
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说明
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3伸出桌外;
(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
(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较快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活动过程
一、 听一听,摇一摇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 听一听,猜一猜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 听一听,玩一玩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就谁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四、用响罐为音乐伴奏结束活动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设计意图: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有声响的玩具,更是小班幼儿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以听听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在幼儿寻找摆弄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主要养成小班小朋友认真听的习惯和集体的感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好声音讲话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