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范文网 >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精选7篇

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更加有效和有意义,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差异,以个性化教学,下面是好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能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4.积累词语、句子。

5.阅读《画家乡》,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8个生字,积累词句。

2.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留言条的`写法。

3.积累句子,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重点)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重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难点)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指名说识字方法)

(2)引入新课。

2.学习识字加油站。

(1)观察车票,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讨论,互相当“小老师”,教教其他同学。

(3)指名读,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师适当引导、正音。

(4)“南昌”是地名,“铺、调、硬、卧”在火车票上是以词的形式出现的,可联系生活。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发展。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教学方法:

以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一、联系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远行。大诗人李白要远行是怎样走的?(生答:乘舟)。季梁要远行是怎样走的?(生答:坐马车)。

如果人们要远行,必须借助交通工具,对于交通工具,你都知道些什么?(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远行所依靠的交通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出示课题:远行靠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

1、同学们自己先来学习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记出来。然把课文读两遍,想一想: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有一个先自学的过程,重视自我感悟。)

2、生读课文,认生字,思考问题。巡视指导学生自学情况。

三、合作学习读会生字、朗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你都认会了吗?在小组中每人读一读生字,如果同学有不会的字,就把你的好方法说一说,教教他。(对合作学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让学生继续养成与人合作,互相帮助的习惯。)

(小组长拿出卡片)在小组中每人读生字,一起想办法说一说怎样记住不会的字。

巡视指导,收集学生学习、创新的情况。(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出现的问题要了如指掌,保证学生合作学习时真正在学习。)

2、你们小组刚才一起想办法记住了哪些生字?起来说一说,我们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指名小组说出自己一起想办法记住的字。出示那些学生认记的较难的字 “初”(联系实际组词:初一、初中)、“载”(联系前面学过的栽)、涯(分析字形)、“幻”

你们组还有更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吗?汇集更多的认字方法。

3、小结学生的认字方法、鼓励创新:同学们在小组中积极动脑,用了换偏旁、组词、分析字的形状、编故事等方法记信那些最难的字。你们认为哪个小组是最会学习的?为什么?(让学生在评说的过程中进一步受到激励、启发。积累合作、思考的方法。)

指导评出最有创意小组。

4、出示本课词语:点拨一下形声字。开火车读,同位互相读。

5、下面的时间小组长带领组员轮流分段读课文,读错的教教他。说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巡视指导。生读课文,说出自己学会的.知识。(这样的合作可以使每个人都有而且必须要去读去说的机会。)

6、指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指导学生把这一段读好。

四、进行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交通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出示表格

2、从中可以看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生思考、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交通工具会出现,到那时,人们远行就更方便了。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当上了科学家,想设计出什么样未来的交通工具?想一想,画出来。

2、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知识。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5、朗读并背诵古诗,发挥想象,理解古诗的内容。

6、阅读《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左右结构的汉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重点)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重点)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会准备什么呢?(学生思考问题,指名答。)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图片(含有课本词语),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生“开火车”读。

2、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组内讨论记忆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点拨、讲解。

二、字词句运用

1、我会演。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并结合词组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2)教师讲解加点词“迎、穿、甩甩、追、披、摇摇”。(初步理解动词的用法)

(3)学生分小组表演这些动作。

2、我会说。

(1)教师指名读句子。

(2)学生分小组交流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加点词: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3)教师举例讲解加点词。

例:放学了,我有时候走路回家,有时候坐公交车回家。

平常我在书房里看书,在花园里浇花,在树下画画,在院子里骑自行车。

(4)小组派代表用加点词说一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三、书写提示

1、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2、读一读话语框中的提示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都”和“别”是左宽右窄的字,注意占位和书写顺序;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要上下错位写。

4、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利用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难点)

2、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多种梅花图片。师:你打算怎样赞美它?(板书课题)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3、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思考: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我爱阅读

1、课件播放《企鹅寄冰》的短文录音,学生听录音。

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些什么?(指名说,师点评)

2、师提问: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住在南极的企鹅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呢?狮子大王收到冰了吗?

3、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点评,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中学习新知识,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再进行适当点拨。学习古诗时,我以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大意,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5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巳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提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蜜蜂)出示图片。

(2)蜜蜂“飞到西来飞到东”干什么?(采花粉酿蜜),蜜甜不甜?(做尝甜味的表情)

(3)蜜蜂采花粉酿的蜜很甜,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掌握一项新的本领,高兴不高兴?甜不甜?

(3)让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盛开着知识鲜花的语文园地中,尽悄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及几丛绿草鲜花囤片(绿苹丛中暂隐藏“我的发现”等栏目标题),师生共诵白编儿歌:“来到语文园地,这里花香四溢,我们足快乐的小蜜蜂,知识的花粉酿甜蜜。”图片演示小蜜蜂采蜜动作。 [设计章图;由小蜜蜂采蜜娄比语文园地学习,既充满儿童情趣.又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我的发现”

1.演示小蜜蜂飞到第一个草丛,翻转绿草丛,呈现”我的发现”之花.d号:“我的发现,只要细心!” [设计意图:情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

2.出小字的组合体“冀”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台宁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竟”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台过程,板书这些字。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平等合作,学生更轻松主动,合作棵究更积极。] 激励:奖“园地之花”。

5.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十,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十,也可以自己想出铲u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6.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们已经把“我的'发现”之花酿成甜蜜了! [设计意图:“四地之花”的激励.甜的表情动作、符合“园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体验,也体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日积月累”

小蜜蜂飞到第二个草丛,翻开绿草,呈现“日积月累”之花,口号:“口积月累,越积越多!”

1.“我会接”一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朽,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设计意图:师生共读,在和谐的氛围中,既培养了语感,又领悟了接龙的规则,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选—个非课本上的词(如

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利于知识积累。]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秋越多广“甜不甜?”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令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被。”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寅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设计意图;以身边的环境、实物为语言载体,给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师生平等对话,充满亲和力的互动,学生学习更轻松、更有趣、更主动。同时结合动作演示,由提供“耙”宇句训练转换为“被”字句到由只以动作演示,由学生自主说出“把”亭句、“被”字句及二者的转换,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展了课本的知识容量,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励:“园地之花”。这朵园地之花又酿成甜蜜了,真甜! [设计意图:不时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触激大脑皮层的兴奋点,符合儿童认知心理,保持学习主体良好的注意状态和奉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3.“凄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旧,带仁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设计意图:由丈中的图画转为头饰表演。由静态到动态,拉近了小鹿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更乐于与小花鹿亲近,表达情感。]

(2)指名说出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叫、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设计意图:朗诵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带有个,性化色彩。自由读到指名读,只要表现出对小花鹿的喜爱,只要有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都予以肯定。]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设计意图:由表演读到小动物来到学生中间,学生可以自由地表现与小动物们的情墨之流,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总结、课堂延伸

演示小蜜蜂继续在语言园地中采蜜(后面还有“口语交际”“展示台”等栏目的花丛):“来到语文园地,这里花香四溢,我们是快乐的小蜜蜂,知识的花粉酿甜蜜——啊,真甜!” [设计意图: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的特色平台,不断参与探究、积累。创造,正如小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酿出甜蜜,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6

1、导入: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蜜蜂“飞到西来飞到东”干什么?(采花粉酿蜜),蜜甜不甜?(做尝甜味的表情)让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来到盛开着知识鲜花的语文园地中,尽情地采集知识的花粉,酿出知识的甜蜜吧!

2、揭示课题:演示小蜜蜂飞到第一个草丛,翻转绿草丛,呈现“我的发现”卡片,口号:“我的发现,只要细心!”

3、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1)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立、日、音、十、早、章、口、古、儿、兄、克。

5、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6、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们已经把“我的发现”之花酿成甜蜜了!

7、激励:奖励园地之花。1、学生猜谜语后,激发学习兴趣。

2、和老师一起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子。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4、坐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蜜蜂采蜜类比语文园地学习,既充满儿童情趣,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园地之花”的激励,甜的表情动作,符合“园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体验,也体现成功的乐趣。

(1)、同学们认真看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的多字组合体,仔细观察,自己去拆一拆,看能从中找出那些字来。

小蜜蜂飞到第二个草丛,翻开绿草,呈现“日积月累”之花,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的词语“父亲→亲人→……”为例,有节奏的泛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齐读分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被齐读、体会。

(3)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庭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4、激励:“园地之花”。这朵园地之花又酿成甜蜜了,真甜!

1、同桌互相将词语接龙来练习一遍,边拍手边练习,加强记忆。

2、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接龙比赛,加强合作

二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

(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二、我会认

1、读准字音,重点指导:

翘舌音“支”,后鼻音“龙”。

2、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3、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路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三、我会写

1、认读其中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言、家、定。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地读词语,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2、学生自己选词造句。

五、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学生自己练习读,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

3、鼓励学生背诵短诗。

4、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自己找小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讨论本次秋游计划。

3、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我们组建议到……,因为……。

我们都愿意到……,因为……。

因为……,所以我们建议到那里秋游。

……,……。

4、同意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到那里去做什么?

5、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准备?

6、向老师提出建议:

秋游到哪里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二、展示台

1、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

2、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400字6篇

四年级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最新8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8篇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模板5篇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模板8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93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