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习惯将自己的感受,准确的表达进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当下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感受,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妈妈育儿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妈妈育儿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关于和孩子们相处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针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所以在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们大人也一起随之成长,慢慢地一点点积累教育的经验。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多,在与她朝夕相处的一千多个日夜里,我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教育她的方式。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我认为陪伴与尊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先说陪伴,现在的我们,作为八零后父母,工作压力都很大,在单位里忙的喘不过气,有经济的压力,有责任的压力。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错过了,等她长大了,就再也无法去弥补。其实,孩子们特别的简单和容易满足,你陪她一起搭积木的快乐远远胜过单纯把玩具买给她时的感觉。八零后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所以我们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家门口,与邻居小朋友们一起玩。那时,社会还没有这么乱,人贩还没有这样的猖狂,但是现在我们作为家长,肯定是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外面玩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孩子没有小伙伴,只能和爸爸妈妈玩。我觉得陪伴不单单是你和她在一起,是你真的要用心去陪伴他,陪她一起看一本书,陪她一起用积木搭一座城堡,你要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她一起分享快乐和难过。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很成功的妈妈开着耀眼的跑车送孩子去到全托的寄宿制幼儿园,对孩子说“宝宝乖,妈妈去挣钱,以后让你去上最好的学校!”孩子淡然地说道“妈妈,以后我挣钱了,我送你去最好的敬老院!”那位妈妈瞬间愣住,语塞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你缺席了,那以后他也就不需要了。在你陪伴他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目前为止,我认为我对我的孩子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为他记录成长日记。我把我们在一起经历的美好时光,一起旅行时发生的趣事,还有她偶尔蹦出的童言无忌的话语都尽可能的记录下来,等到她成年的一天,送给她。现在已经写了有十五万字了。我会继续坚持写下去。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我们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自以为的爱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大人总用我们自以为的关心和爱护去对待孩子,其实,她和我们一样,是单独的个体,在身体上,她比我们小,但是精神上,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迫加给孩子。就像我的孩子可能适应能力比较弱,从3月份入园后,就比较难融入集体生活,每天在家哭,在园里也哭,在家只说一句话“妈妈,我明天不想去幼儿园了!”在园里,也从早到晚和张老师说一句话“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我妈妈来接我,我明天不来了!”在班里,也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互动、做游戏。一天、两天,很多天过去了,她总是这样,我特别的着急和难过。甚至都有些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我感谢张老师对她给予的太多耐心和关爱。我反思过,也许是姥姥姥爷从小对她太过宠溺,宽松、任由她性格的环境与幼儿园规律、充实的作息生活反差较大,再加上她比较慢热的与人相处方式,让她心理压力很大,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来,我没有强迫她去幼儿园了。我专门请了公休假,带她去北京看她经常唱起的天安门,带她去爬万里长城,带她去青岛看她一直想见的大海。一路上,她很快乐,很乐观和坚强。也长大了很多。在我的教育理念里,物质上不需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一定要带她阅读和旅行。给她丰硕的精神财富比起新衣和玩具要对孩子有益的多。在整个暑假里,我们会经常心平气和的同她聊天,告诉她,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并且会问她不愿意去的原因是什么。经常的沟通交流真的是有成效。今年九月开学入园的时候,她的表现比起上学期好了很多。她的进步我和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虽然她现在上幼儿园还是会有不情愿,会有偶尔的哭泣,但是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她每次哭泣的时候,我会抱着她,表示我的安慰和理解。安抚好情绪后,我会平静的问她,哭泣的原因,和她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作为家长,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尽量努力先去完善自己的不足,然后跟着孩子的脚步,与她一起共同成长。
妈妈育儿心得体会篇2
我妈妈是家庭妇女,我和我妹妹,我哥哥姐姐们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都是我妈带大的,大多数人喜欢好带的孩子,但是我妈认为那些不好带的孩子反而聪明。推荐《西尔斯橙色亲子课》《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作者是西尔斯家庭,不是一个人是西尔斯这家的家庭成员,西尔斯夫妇养育了大大小小,连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十多个孩子,而且他们本身也都是儿科医生,儿科心理医生。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给不好带的孩子定义的书,他们把这种孩子定义为高需求宝宝。从怀孕到青春期,从生理到心理,从父母到家庭成员,这两本书都涉及到了。
?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从普通感冒、耳朵痛、长牙到学习障碍、接种疫苗,从新生儿到青春期的所有发育过程,你都 能从中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什么时候你该担心、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只需在家治疗。
跟很多单纯关注孩子辅食,洗澡的书不同,这本书关注了对孩子心理安慰,还有引导。这个特别重要,但是大多数父母却对这个不重视,这种原生家庭的伤害会对孩子有终生的影响。
带宝宝去拍照,在摄影工作室,有个孩子不愿意拍,大哭起来,他的妈妈抱他出去,可是到了门口又把正在哭泣的他交给爸爸,转身跟工作人员交涉。爸爸在电梯间大声的训斥孩子,孩子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可是爸爸没有停止反而跟孩子说因为你哭,你妈不要你了。结果孩子哭的都岔气了。还有一次,带孩子去游泳,碰上一个妈妈,孩子不想游,那个妈妈以钱都交了必须游为理由,不停的叨叨,非把孩子扔水里,结果孩子哭的奶都吐出来了。我和我妈讨论的时候都觉得这些行为对孩子都不好,都会让孩子不舒服。
我不否认一个新生命得到来,会给家庭带来快乐,夫妻感情会更亲密。但是这个孩子在是个玩具之前,首先是个人,一切都要以照顾好他,让他快乐为前提。跟我女儿一起游泳的一个男孩,孩子游泳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拿着手机拍照,孩子腿抽筋淹水,把孩子捞上来的竟然是工作人员。不好意思,扯远了,反正我推荐《西尔斯橙色亲子课》《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 》这两本书,哄孩子真的不是说你让他吃饱穿暖就行了的。
妈妈育儿心得体会篇3
你好!晨晨是我们家的唯一的宝宝,也因为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不在身边,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育儿心得。现在老师要求,我们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讲一讲晨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感触。以抛砖引玉,达到共同教育好宝宝的目的。
说到小孩子的教育,我们认为首要任务在于与宝宝加强沟通,但在与宝宝沟通中存在宝宝的思维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个沟通都需要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交流,引导,并且一定要现场模拟,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让宝宝明白我们所要传送给他的信息。我家宝宝在13个月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宝宝刚学会走路,是12月份的事情。周末,一家三口在家里,爸爸在看电脑,妈妈在洗衣服,宝宝在小桌子旁边玩耍,妈妈就提醒宝宝,宝宝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床上去,盖上被子。宝宝说不冷,并忙着要帮妈妈一起洗衣服。此时妈妈手机响了,就去隔壁接电话,等回来发现正在洗的衣服都被宝宝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后来经过仔细询问,宝宝回答:衣服冷,我就把他们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从上面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孩子对于妈妈说的,冷了就坐到床上,盖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类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们有没有耐心去了解、去发现小孩子的心思。从而达到与宝宝的有效沟通。只有让宝宝正确的理解了父母、老师的指导,小孩子才会按照父母、老师的预期方向发展。
身教胜于言传,小孩子在模拟能力方面是非常强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这都是身教的直接结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么样,首先父母、老师必须按照自己交给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宝宝就学会了父亲的所有习惯,好的,坏的都学会了。小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基本是没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我们都是外来打工人口,没有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但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渴望老师能在这方面多给我们支持,指导。非常感谢老师举办的这次育儿心得分享活动。我们会认真学习其他父母及老师提出的育儿心得,最大努力的督促、帮助宝宝健康的成长。最后感谢老师对宝宝的教育及支持!
妈妈育儿心得体会篇4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教养员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
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作业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养员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养员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养员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养员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阿姨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防微杜渐,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有一次,当我和幼儿下课一起走的时候,一个幼儿突然伸手到我的衣袋里。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就马上很严肃地告诉这个小朋友:“不要随便把手神到别人的口袋里。”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东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答应幼儿的诺言绝对实现。
因势利导,个别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
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也往往不一样。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幼儿,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这个幼儿,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上作业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作业薄;吃点心的饿时候,让他来分碗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我讲“小白兔”的故事,提问全班的幼儿:“小白兔是什么颜色?”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阿姨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那个曾经胆小的幼儿,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妈妈育儿心得体会篇5
我看过一本书叫《学习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把握最关键的几年:从出生到八岁。其实很多家长都不会关心这个阶段,任由他们在这个时间段虚度。其实男孩和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岁至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岁至17岁间完成。这个关键时期建好了就可以通向未来学习的成功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认为家长不仅要有良好的育儿心态,更要讲究育儿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教育女儿的心得体会:
1 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与优缺点。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绪。
2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谜语、智力游戏等。每天坚持在睡觉前,读故事给他听,慢慢养成睡前一定要听故事。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是有趣的,只要把它像游戏一样对待。 3 开拓思维,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经常变换的。要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量多学一些知识。同时家长也应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