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范文网 >工作计划

中国红教案优质8篇

实用的教案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效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红教案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红教案优质8篇

中国红教案篇1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中国红教案篇2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课文解读:

全诗感情充沛,真挚热烈,从祖国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景色入手,展现了四幅形象鲜明的美丽画卷——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风雪、南国春色,让读者从四幅画面中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神奇。

接着,作者选择奇山秀水——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黄河,用简练传神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富有变化的山水画卷。

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大草原、戈壁滩……丰富的物产、各具风情的建筑、各具特色的风光,让读者心中

升腾起一种自豪之情。

最后作者由祖国悠久的历史,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用饱蘸激情的笔大声歌唱——!

教学过程:

谈话切入:

1、幻灯打出中华民族的版图,老师介绍中国国土面积、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地理风貌。

2、播放《配套光盘》中配乐朗诵,导入

新课。

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小组练读,交流问题,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

3、小组汇报朗读情况,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

4、全班自由练读全诗。

5、指名读、齐读全诗。

品读体味:

1、“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

2、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炙热情怀,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自由交流。

3、再次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4、进行朗读比赛。

5、老师做总结评价。

拓展探究:

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收集祖国之最。(如最长的河、最高的山、最长的铁路线等。

2、收集有关赞美祖国的古代、现代诗文,进行朗诵比赛。

中国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学会《大中国》舞蹈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2、借助舞蹈动作的暗示,尝试选配乐器演奏方案

3、看指挥协调地一致地演奏。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小玲、铃鼓、圆舞板若干磁带,音响,幼儿人手两根彩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大中国》

二、学习探索用拍节奏,表现《大中国》舞曲。

1、刚才,我们小朋友舞动彩条表演《大中国》,下面,我们来学习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国》音乐好吗?

2、教师反馈幼儿的想法,并将挥动彩条的1-17喝4-25小节的动作改成拍手的动作。

3、幼儿随乐练习改变的动作

4、幼儿尝试看教师指挥做拍手的节奏动作。“我来指挥,你们看我的动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三、幼儿讨论配器方案

教师:你们觉得什么动作可以做摇铃的动作?拍手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呢?

四、幼儿尝试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1、幼儿看指挥做乐器的模仿动作。

“我们不拿乐器,跟着老师的指挥做乐器的模仿动作,小铃是什么样子?铃鼓?呢?圆舞板呢?”

2、幼儿看教师的指挥用乐器演奏。

“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乐器拿起来,看老师的指挥演奏。”

3、幼儿尝试交换乐曲演奏。

“现在,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换一个座位,拿新乐器演奏” 。

中国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能从不同的旋律、歌词、动作中感受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歌舞,引发对少数民族表达方式的兴趣。

2、感受小组、集体初步合作编舞、跳舞的乐趣。

活动过程:

(集体舞"爱我中华"进场)

一、讲讲、猜猜知道的少数民族(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大声地用有节奏的语言节奏、大胆地用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所知道的、所探索的少数民族。)

1、师: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大声地告诉大家?如果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2、师:我们再来玩猜猜少数民族的游戏。等会儿请你看一个动作或是一样东西来猜,也要用有节奏的话回答,行吗?

二、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主要关注:师生间、幼儿间关于合作表演情况和方式的'交流。)

师:我们不但知道很多少数民族,还4个人一组一起编了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吗?不过每一组到底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是个秘密。今天我们就把小组编的舞蹈跳给大家看,请你猜猜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哪组先来试试?

小结:今天我们不但跳了自己排练的舞蹈,还学到了一些记舞蹈动作的好方法,学习了别人好看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跳各民族舞蹈(主要关注:1、幼儿能对前奏有敏感性以及能跟着音乐节奏自主地舞蹈。2、每个幼儿能否把学习到的新动作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1、听音乐顺序排列少数民族图片。

2、集体跳各民族舞蹈。

3、教师表演。

尾声:其实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我们以后再听听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跳跳舞蹈,好吗?

活动反思:

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音乐打节奏

本环节通过两次的听赏,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感受乐曲的节拍特点,为后面的学唱做准备。

2.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热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法,所以教师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我是中国人》这首戏歌,由于它采用了京剧中花脸的唱腔,对于女老师来范唱 这首歌曲是有难度的,效果不如录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强调京剧的韵味,把嗓音刻意压低一些,尽量接近于花脸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声情并茂,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演唱热情。

3.识谱阶段

在识谱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对于装饰音、休止符等地方单独进行练习,以便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体会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词演唱

通过反复演唱是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一步感受的韵味。特别是对“人”字的学唱,在教师的范唱中,体会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进行练习。

5、通过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中的板式有一个更深地了解,能够举一反,为进一步学习京剧打下基础。

中国红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中国红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教学难点: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也可收集一些桥梁图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2、作者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注音:拱桥:gng郦道元lì惟妙惟肖:xiào张鷟zhuó洨河:xiáo饮涧:jiàn匀称:yúnchèn

(2)解词: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顾知识:交代文体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3、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____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4、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精选了哪两个例子?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5、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6、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是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加简洁吗?明确: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因此,都必须介绍,这样才能说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精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请一位同学朗读4——5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这些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明确:赵州桥(独拱石桥)的四个特征:

(1)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

(2)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3)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

(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四个特点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8自然段,看看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找到说一说。

明确: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a、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b、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c、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3、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后,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介绍,这属于什么结构呢?

明确:总分结构

六、拓展延伸,探讨问题。

1、文章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明确: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2、欣赏现代桥梁建筑。(投影展示)

3、笔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讨论: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笔的用途,应选择哪些例子,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选择说明例子、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既传播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红教案篇7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二、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

三、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中国石拱桥。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三、解决学生读课文的疑难。

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

“初月出支,长虹饮河”是什么意思?

“卢沟晓月”的“晓”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明白。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其中“28道拱圈拼成” 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靠讲解使学生明白,最好利用画图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四、给课文题目添加定语。

给3分钟时间思考、准备,尽量对所添加的内容能用课文里的句子作一点解释。

学生可能添加的定语是:

古老的……

世界著名的……

美丽而坚固的……

造型奇特的……

巧妙绝伦的……

有优良传统的……

多姿多样的……

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

[说明] 这一个步骤有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说读的目的。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附 第一题、第二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二、学习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课文中举了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只有这两种形式。这样说对不对?

要求:引用课文里的句子作根据回答问题。

明确:这样说是不能的。课文里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说明]学生能答出这样话是不对的。教师引导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来回答。

二、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是:

因为这两座桥最著名。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特点。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代表性。

因为这两座桥集中了中国石拱桥的一些特征。

因为这两座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逐一引导他们弄明白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重点引导学生研究这两座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征”。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这一个步矛实际是又扣住前面“整体感知”的环节和内容,将那时学生没有明确的内容给以明确,即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那时是用添加定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特征的,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理解到这一步了。

三、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

中国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这是中国石拱桥的共性。既然是共性,那么赵州桥、卢沟桥都应该体现出这些特征来。请同学样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构桥是不是体现了这些特征。

明确:

1、历史悠久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

(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余年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

2、形式优美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诗人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桥面两旁的石柱上“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马可.波罗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盛景之一。”

3、结构坚固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看出:

“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拱桥。”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说明的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培养认认真真读书的学习习惯。

4、教师提出第四个问题:赵州桥和卢沟桥除了一个是独拱,一个是联拱的特点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其它的特点吗?

明确:抓主要的方面: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卢沟桥的柱头上有千姿百态的狮子。

(板书:拱上加拱 28道拱圈拼成 石狮百态) [说明]在上面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理解两座桥的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辩证法告诉我们:个性我共性和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每个事物既具有个性,也包括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同样,也滑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正因为如此,设计的这一步骤,既让学生弄懂举例说明方法的要点,也是引导他们学习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对课文说明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形象的理解。

5、教师提出第五个问题: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片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

先请学生再看看书,想一想再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两座桥一个说明中国石拱桥形成优美,一个说明结构坚固。 赵州桥优美、坚固,卢沟桥具有历史意义。

举一个例子太单调,举两个例子能说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两座桥都是著名的。

注意:学生不太注意两座桥在形式上所代表的独拱、联拱两种类型。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认真看书,从书中找到确切的回答。

明确: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因此,必须都要介绍,才能说明得全面、准确。说明文中举例子一定要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才能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说明]这一步已进入到学习举例说明的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进行说明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典型,才能说明清楚问题。

总结全文

1、借助板书带着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的内容。

2、强调本课所学的说明文知识:

(1)这篇课文为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因为这两座桥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特征,能够达到比较准确客观说明中国石拱桥具有的特征和目的。

(2)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一定要选取取有代表性的例子。代表性包括具有自身特征和共同特征两个方面。

3、指出本课重点词语: 推崇 匀称 古朴 惟妙惟肖 绝伦

[说明]总结要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落实词语教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七题。

《中国石拱桥》语言训练五法

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行家。该文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石拱桥的“雄姿”,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课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该如何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呢?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二学生阅读说明文提出了“体会语言准确性”的要求,省颁《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对阅读说明文也提出了“体会说明性语言的特点”的要求。据此结合学生刚学说明文的实际及本文语言特点,应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宜多,而应明确集中,可把“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列为本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使此教学目标和重点落到实处,可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一)对照比较法

比较是判别事物特征的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对照,借以揭示事物的异同,优劣与高下,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地区别事物,认识事物。为让学生认识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进行以下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片断,综合对照比较,完成以下练习:

甲文:(见课文第4、5节),略

乙文: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李春创建。桥单孔,全长五十点八二米,桥面宽约十米,跨径三十七点零二米,拱圈矢高七点二三米,孤形平缓,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既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解放后,于1953年至1958年按最初桥样进行了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下面几个语句均摘自甲文。请分别从乙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语句,并分析它们的异同:

(1)甲文:赵州桥横跨在浚河上……

乙文: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

同:介绍赵州桥地理位置

异:甲文生动说明;乙文属平实说明

(2)甲文: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乙文:宽约十米

同:介绍赵州桥的宽

异:甲文介绍赵州桥宽较详尽;乙文较简洁。

(3)甲文: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乙文: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

同:桥的设计与建造

异:甲文从设计一直到施工;乙文着重设计和工艺。

(4)甲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乙文:上设四个小拱。

同:介绍大拱上的小拱。

异:甲文准确写出小拱位置;乙文就不太清楚。

2.乙文中说拱圈“弧形平缓”,其优点用甲文中的话来说是: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3.甲文中说赵州桥的大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乙文中说赵州桥的“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这两句中的“在当时”指的是:公元605年左右。它们不能去掉的原因是:去掉“在当时”就会误认为赵州桥的大拱现在也是最长的,这与事实不符。

4.下列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a、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象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

b、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

答:a句表达效果好,形象、准确、生动地说明拱圈拼成的样子。

(二)归类分析法

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为让学生认识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可进行以下归类训练:

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6.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

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计 表示限制 表示程度

大约二百来

可算左右可能 有些完全

不完全 几乎充分

最十分

“几乎、大约、可能、可算”是一组语意内含量大、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使用它们,似乎很难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们,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了说明的武断。在中国,石拱桥分布确实广泛,但是否已广泛到自古到今无处不在的情况呢?很难断定,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一次从古到今的全国各地的石拱桥的调查,用“几乎”这个表程度的副词,在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的同时,避免了说明的绝对化,否则难以令人信服。同时由于时间久远,掌握的资料不可能齐全,对一千多年前的史实记载更不可能断言,于是作者恰当地选用了“大约、可能”这两个表示估计的词,以对历史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表估计的副词“可算”更是经作者再三推敲后而选用的。茅以升在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一封信中说:“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根据我个人掌握的资料,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个人的见闻毕竟有限,这是有所保留的提法。对于不能绝对肯定的东西,不敢率然下结论,于是使用‘可算’表示不作肯定的意思。”“几乎”、“可能”等不能表示明确肯定的词语,看似含糊,而一旦将它们从句中去掉,说明则可能与实际相悖。用这些模糊语言来说明,倒更切合实际。这些模糊语言的选用,不仅是作者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表现,而且是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显现。

上述语言分析的归类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学过的词类知识的复习巩固。

(三)误读体会法

?中国石拱桥》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使用了一些恰当的模糊语,而且体现在准确地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等作简洁确切地说明。这些词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难词,学生往往领悟不到,看不出其中的妙处,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有意误读的方法,让学生听说辨别,也不失为良策。下文节选的是课文的第3节,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记下老师读错的地方(文中加点的词有意不读;需要故意读错的词,在该词后的括号内表明)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长久)的历史。《水径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建造)于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骇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有名)的当推(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悠悠”和“长久”,“建成”和“建造”,“著名”和“有名”,“惊人”和“骇人”;这些词的含义和区别均可让学生讨论发言,以领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简明。对于省略不读的词,也可放手让学生辨析,讲用与不用的差别及不用可能会引起的歧义。有意误读,会成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热烈的讨论,这既是一种语言听说活动,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言思维训练,较形象深刻地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四)定义诠释法

用简洁的语言,把事物所包含的确定意义概括起来,成为唯一正确的解释,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个明确的认识,这就是通常说的下定义,也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例如:“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是从语文的性质和作用给语文下定义。课文第六节为说明卢沟桥的特点用了这样一段话“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为培养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据此给联拱石桥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限定字数)以加深对卢沟桥最本质的特点──联拱的认识。

由多个石拱联接而成的桥,叫联拱石桥。同样为加深对赵州桥最本质的特点──独拱的认识,也可让学生对独拱石桥进行下定义的语言思维训练。

(五)判断正误法

可选用课文中若干个句子,或原句,或省略个别字词,或改动若干词语,请学生注意听并判断正确与否,这种练习拟放在课前或课后进行,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熟悉程度,最终目的还在于体会、领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

《中国石拱桥》理贯辞达,简朴淡雅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的深刻明白的认识。

简朴固非易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拱桥》一文于简朴说明之中融入描绘,于条理之中富于变通。例如,文章开头一段介绍石拱桥的外形,先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石拱桥的外形特色;然后,紧承“就像虹”三字,从古代神话和我国诗人作品中,进一步说明“雨后彩虹”和拱桥之间的联系,并把拱桥比作“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风景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一般干巴巴的说明文字,分明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了。

“稳”而多“变”,文字方显得洒脱。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则更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这样,于“大同”之中显现“小异”,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条理清晰,富于变通,说明描写,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简朴之中含蕴着淡雅的韵趣。这是《中国石拱桥》一文的一大特色。

?中国石拱桥》在语言运用上的简朴,突出表现在洗练、明快上。作者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或说原理,或引古籍,或举数字,或作比喻,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全文语句十分简短、明快,读来自然上口,毫无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说:“信笔写出,无一字一句吃力,却无一字一句率易。”可谓简朴之至。

然而,简朴绝非浅薄鄙俗之谓。细细品读全文,处处可见作者笔力功夫之深。请看: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国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上的记载以作证明,令人信服。为了介绍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举唐朝张鷟的话,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下子勾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把人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介绍卢沟桥上的石雕狮子,作者饶有兴味地写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好像把一头头狮子陈列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绍知识的说明文,能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确实不是易事。我们说《中国石拱桥》简朴而不失于浅薄,更多是指它言简而意赅。请看全文最后一段。这一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绍解放以来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却很经济。首句“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既与文章开头照应,又一笔收拢了全文的主体部分。然后从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各种桥梁转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紧扣住全文题目。接着,以云南长虹大桥、双曲拱桥和最大孔的拱桥三例说明,最后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说服力。

作者这种寄严谨工巧于简朴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词炼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绍赵州桥的成就,用“著名”;介绍其历史,用“最古”;说明其外形,用“横跨”“雄伟”“雄姿”;介绍其施工技术,用“巧妙绝伦”,无一字不自然贴切。宋代朱熹曾说过:“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惟有理解,始能靠实。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说过:“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中国石拱桥》一文,之所以能如此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绰约多姿,“理解”“靠实”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还要着重说一点。古人论文,讲“气”、讲“理”、讲“情”、讲“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清人刘大櫆《论文偶记》中说:“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能力等与文字简朴之间的关系。作者茅以升同志,是新中国的老一代桥梁专家,身经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毕生从事于我国桥梁事业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设计建造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我国群众至今引以为豪;解放后,参加设计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桥梁,为我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从毕生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为此而骄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丰富而渊博的桥梁学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这篇说明文写得情真意切,理贯辞达,立意简明而情蕴其中。我想,这才是《中国石拱桥》写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中国红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通过阅读《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掌握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的有效方法;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掌握体验式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事迹的生动描述,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通过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认识国与国之间和平、友好、平等相处的重要性;体会先烈英雄业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为什么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难点:理解中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时候,几乎每位同学(尤其是男女同学)都会在课桌上划出一道“三八线”来与同桌隔开,那么你们知道真正的“三八线”的由来是怎样的吗?

讲授新课

一、抗美援朝

(一)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1:美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表现:海上——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陆上——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空中——美军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这样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使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去做,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才能学到更为扎实的课,学习才会变得更为有意义。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二)战争的经过

1、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歌》,展示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前线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点拨:反映的历史事件:抗美援朝

起止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歌》的歌词,让学生从中找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出兵的目的是什么?军队的名称叫什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大家都有事情可干,这样的课,才能成为充实的课,其能量是最大的。

2、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战争的经过。

提示:

(1)首战告捷:抗美援朝纪念日——10月25日。

(2)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三)战争结果

展示图片: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

(四)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提问: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小结抗美援朝的胜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展示数据材料: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提示:

国内:为国家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国际: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相互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有资源的生成,又有形成过程状态的生成。才能把课上得更为丰实,促使学生培养出核心素养。

提问:课本中具体介绍了哪几位名垂千史的战斗英雄?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播放视频:上甘岭战役。

学生回答:黄继光、邱少云

补充:毛岸英、杨根思

提问: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展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学生回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许多战士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2)赢得了战争,保卫了国家,为国家、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作为老师,不要为上那些公开课而大量准备的课。这种课,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才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小结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战五捷,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优质5篇

大中国心得体会优质7篇

最中国演讲稿优质5篇

2023我的中国梦演讲稿优质7篇

红书籍心得体会7篇

红书籍心得体会推荐7篇

红书籍心得体会通用7篇

红故事演讲稿通用7篇

红故事演讲稿最新7篇

红故事演讲稿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575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