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范文网 >心得体会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而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跑步完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8篇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1

【大家】

作者:张 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学人小传

黄宝生,1942年生,上海人。梵文巴利文专家、印度学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1965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印度总统奖(2012)、莲花奖(2015)、南印教育学会国民杰出成就奖(2019)。著有“梵汉佛经对勘丛书”《入楞伽经》等10册,《巴汉对勘〈法句经〉》《〈摩诃婆罗多〉导读》《梵学论集》《印度古代文学》《印度古典诗学》《梵汉诗学比较》等。译有《摩诃婆罗多》(6卷),《梵语诗学论著汇编》(2卷),《佛本生故事选》(增订本),“梵语文学译丛”《十王子传》等12册,《奥义书》《瑜伽经》《实用巴利语语法》《印度佛教史》等。编写梵文巴利文教材《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巴利语读本》《罗怙世系》等。

黄宝生在家中阳台上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1960年高考发榜前夕,黄宝生先生写了一首无题小诗。诗的第一句是“今夜,我的心激荡”。第二天,他如愿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怀着一颗激荡的心,黄先生走上梵学之路。怀着一颗激荡的心,黄先生在梵学路上走过一个甲子。

六十年在人类历史中只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一位学者来说则是最为黄金的年华——从舞象之年到桑榆之年。六十多年来,黄先生矢志不渝地行走在将印度智慧纳入中国的路途中,单骑绝尘,成绩斐然,梵学成果已达上千万言。黄先生取得的卓越成就,不仅得到了国内印度学界的充分认可,更得到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赞誉,他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兼获印度总统奖和莲花奖两项大奖的学者。

黄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常让我联想到唐代的玄奘法师。西行之前,他一心求法;东归之后,他一心译经弘法。一路的艰难险阻,或是礼遇或是轻慢,或是挽留或是阻拦,玄奘宠辱不惊,坚若磐石。细枝末节的插曲或诱惑,根本无法撼动他的终极理想。黄先生也是如此。他热爱梵学研究,乐在其中。无论身处繁华京城还是偏远山村,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经费,也无论他的著述有成千上万的读者还是只有几十甚或几个人可以读懂,他都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像一头狮子,不会因土狼的咆哮而削弱自己的勇气;像一株菩提,不会因冰霜风雨而减损自己的威仪;像一团火焰,无私地照亮人们的心!

译释天竺字

助发海潮音

在梵学研究中,翻译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辅助,更是重要的研究工作。用时人之语,对前人典籍进行注释、翻译,便于时人与后人理解,其佳者也能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对于翻译的格外侧重和翻译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黄先生学术研究的重要特点。黄先生曾说,翻译是一种最好的精读。精读有助于加深理解,理解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翻译和研究,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印度智慧蕴涵着东方的哲思,从古代僧人译经弘法到近代学术交汇繁荣,对中国和世界都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更多关注。“刹那生灭”“镜花水月”,这些异域的思想以其生动的意象和口语化的特征伴随佛教传入中国,悄无声息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陌生化的旅程让不少人甚至无法感知它们的印度源头。阅读上千年前的梵语文献,因文化迥异、语言艰深而难度倍增——疏通晦涩关节,提供完整译文,用现代汉语精微阐释,加之以系统研究,其价值不言而喻。浩瀚的印度文学瑰宝,像一个个待字闺中的少女,等待着一代代梵文学者与她牵手。

英语人才和英美文学研究者具有相当的基数,故此优秀的英语作品被一再翻译,很多作品都有不止一个译本。然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浩如烟海的印度文学,译者和研究者却屈指可数。他们正在进行筚路蓝缕、填补空白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他们的学识、视野、青春、热情,以及更多勇气与毅力。

从1985年与夫人郭良鋆先生合译的《佛本生故事选》(2022年2月出版增订本,逾70万字),到2011年起陆续出版的“梵汉佛经对勘丛书”,再到近些年的“梵语文学译丛”,黄先生翻译的梵语原典,绝大部分是国内的首个译本和唯一译本。做过翻译的学者都清楚地知道,第一个译本比已经有过译本的新译要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这正是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差别。没有第一个译本时,可能只有无知和晦暗;一旦有了第一个译本,也就有了光明。

黄宝生主持翻译的《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两大史诗。1980年到1984年,季羡林先生翻译的《罗摩衍那》中译本陆续出版。2005年,黄先生主持翻译的《摩诃婆罗多》问世,全书共6卷、800万字,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摩诃婆罗多》卷帙浩繁,令许多西方学者望而却步,至今也未能出版精校本的英译全本。他们深知:“对于一个梵文学者来说,必须有了充分的学养积累之后,才能着手翻译《摩诃婆罗多》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也就是说,一个梵文学者决定翻译《摩诃婆罗多》,就意味着要为它奉献自己一生中的学术成熟期。”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时间,黄先生夜以继日地投入这部书中,完成了绝大部分内容的翻译,还承担了全书译文的校订和统稿工作。那些年,他“常常是夜半搁笔入睡后,梦中还在进行翻译”,将生活中的一切置之度外,如同进入“学问禅”(黄宝生《〈摩诃婆罗多〉译后记》)。

黄先生对于翻译的强调,不仅是站在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的角度,还有他作为一位中国学者的坚持——立足中国,关怀故土。研究印度,正是为了充实中国的学术。黄先生对印度作品的翻译,就像一位自信的主人,把浓缩的印度请到中国,服务于中国文化。在步入未来的途中,中国面临着文化转型。当我们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明,也需要在整个世界的优秀文化中寻找答案。印度文明中的优秀部分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的重要参考。

中华文化,纵向来看,是五千年的文化集合体;横向来看,是各个文明、文化融合的产物。今天,将印度作品翻译成中文,也是将印度文学纳入中国文学的过程,为中国作家和学者的创作提供更丰富的灵感;将印度作品翻译成中文,也是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的问题为中心,让印度智慧本土化,转化为中国智慧,成为中国文化的养分的过程,就像是印度的粗糖变为中国的精糖,印度禅变成中国禅,印度韵成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中国神韵(黄宝生《禅和韵》)。

在翻译的基础上,黄先生对印度文学、梵语诗学、佛学、哲学、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1988年初版、2020年增订再版的《印度古代文学》和1993年初版、2020年收入“东方文化集成”的《印度古典诗学》是国内印度文学专业的必读书。《〈摩诃婆罗多〉导读》(2005)汇集《摩诃婆罗多》汉译全本中的导言、后记和4篇研究文章,是《摩诃婆罗多》研究的开山之作。

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先生研习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谈艺录》等著作,对钱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深入体会,将钱先生“凡所考论,颇采‘二西’(即耶稣之‘西’和释迦之‘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的方法运用在比较文学、比较文论研究之中。钱先生读到黄先生在《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发表的论文《〈管锥编〉与佛经》后,托人捎信给他说:“弟之苦心,为兄明眼人拈出,如弹琴者遇知音人矣!”

2021年,黄先生将多年的积累汇聚成一部专著《梵汉诗学比较》。该书以文艺学为中心,在全面驾驭梵语诗学经典论著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品的基础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通文艺学内部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流派,打通中印文学和诗学的各门学科,也打通比较文论自身,通过对比研究中印古代文论,阐明二者虽表现形态各异,却内在相通,是中国比较诗学领域一部难能可贵的力作。

玉壶冰心在

朱笔师恩深

这些年来,在翻译、研究之余,黄宝生老师也在孜孜不倦地培养年轻一代梵文巴利文学者。

2006年9月22日,我第一次见到黄老师。那时,我刚从英美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印度英语文学硕士。黄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露着慈爱和敏锐,银白的头发潇洒地搭在额前,衬衫雪白,非常精神,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长者,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印度的班智达(pandita,梵语“智者、哲人”之意)。初次会面持续了一个多钟头。黄老师说,印度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如果下定决心研究,会发现无穷的宝藏。以梵语为代表的印度古代语言是进入印度古代文学的钥匙。梵语既难于掌握,又难以作为其他职业的谋生工具,多年来相关人才稀缺。在中国,通过原典研究印度文学和文化极其必要,这样填补空白的工作意义非常。然后,黄老师从书柜里拿出一本崭新的《〈摩诃婆罗多〉导读》送给我,在扉页上写下“张远同学惠存”几个字。

这次面谈对我影响很深。近些年来,我们对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相对熟悉。这是美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地位造成的。然而对于印度这个我们自古以来源源不断汲取养分的文明,我们却常常有一种潜意识的拒绝。儒释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了解印度,也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尤其当一些西方的观念变得习以为常,古老东方的文明似乎成了光怪陆离的异质文化之时。而越是特异性的文化,就越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并激发灵感。原本研习印度英语文学的我,就此燃起了学习梵文的渴望。

2007年6月,黄老师在大家的一再恳请下开始为所里的两位年轻老师讲授梵文,我和几位同学旁听。这时,我们几个学生接触梵文只有两个多月,字母刚认全,语法还没记熟,跟上老师的进度略觉吃力。黄老师为了照顾我们,放慢了讲课的速度,更详细地分析词句的语法结构。这样,我们这些旁听生渐渐变成了黄老师授课的主要对象。在黄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们先后阅读了《奥义书》《罗怙世系》《鸠摩罗出世》《佛所行赞》《薄伽梵歌》《六季杂咏》《牧童歌》《瑜伽经》《入楞伽经》选段。黄老师说,《奥义书》文字简单,又是印度哲学的发端;《罗怙世系》是迦梨陀娑的代表作,也是古典梵语叙事诗的典范;《薄伽梵歌》使用史诗梵语,是《摩诃婆罗多》中的著名章节,也是印度哲学和印度教的重要典籍,认真学习和领会了这些经典作品的梵语表达,对梵语语法有了直观体验,也就基本掌握了读解梵语的能力和方法,接下来就可以尝试着独立阅读梵文原典了。《戒日王传》代表了古典梵语文学的高峰。在第一期梵文班将近尾声的时候,黄老师亲自翻译了《戒日王传》的第一章。就像金克木先生为他的学生们翻译《摩诃婆罗多》初篇一样,黄老师希望我们有朝一日可以提供《戒日王传》的汉译全本。

黄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先布置我们在课下预习,把梵语原文抄写在作业本上,把连写在一起的梵语单词拆开,查字典、标注词义,查教材、标明语法形态,再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在课堂上轮流把自己的译文和语法解析讲给大家。我们讲完后,黄老师再逐字逐句讲解一遍,纠正我们的译文和解析中不确切的地方。最后,黄老师将他自己的译文抄写在白板上。一天可以讲几颂到几十颂不等。开始时一周一次课,后来是一周两次到三次,每次都是一整天。一个星期七天时间,除了上课的几天,我们差不多都要拿来预习梵文,忙得不亦乐乎。后来,黄老师的梵文班上陆续增添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同学,渐渐形成了十余人的规模。

我们的语法教材使用的是季羡林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施坦茨勒(a.f.stenzler)的《梵文基础读本》(elementarbuchdersanskrit-sprache)。那时候北京还买不到梵语字典。我一开始用的是从图书馆复印的apte编订本梵英字典。2008年元旦之后第一天上课,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monier-williams梵英大字典,真是心潮澎湃!字典是黄老师给我的。他说,香港来了个朋友,听说他的学生没有字典,就帮忙买了一本。黄老师告诉我们,“文革”那会儿身边没有书,多亏外文所里有一本apte字典,才让他没有中断梵文翻译和研究工作。我后来的博士生导师王邦维老师曾说,他们读书那会儿,自己没有梵语字典,要去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抢”字典,去晚了就抢不到了。怀抱着手中这本珍贵的字典,我是多么的幸福!

也是在2008年1月,黄老师的译著《梵语诗学论著汇编》出版。2月28日,黄老师将刚拿到的样书送了一套给我。虽然这时我也才硕士二年级,但黄老师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称我“张远同学”。他在题字时郑重地写下了“张远同志”。黄老师说,因为我们是梵语文学研究领域志同道合的人。还有什么能比被黄老师叫一声“同志”更让人心花怒放!

梵文课后,我常送黄老师回家。有时,夕阳将黄老师银白色的头发镀成金色,有时,蒙蒙细雨打湿了他的双肩。年轻的我走在这位银发智者的身畔,就像是他的眼镜儿,就像是他的拐棍儿——黄老师视力不太好,尤其在黄昏的光线里会看不清路,但是他还保持着年轻人的步伐——不同的是,这个“拐棍儿”会说话,一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而不论她问到什么,黄老师都会慈爱地给这个小他近半个世纪的“拐棍儿”耐心地解答。

黄老师还常常会叫我们这些学生在他家中聚餐。狭小的客厅里能挤下七八个人,热闹得不得了。他的夫人郭良鋆老师也是梵文巴利文专家,而且厨艺很好,每道菜都像饭馆儿做出来的一样。我们一去,郭老师就亲自下厨炒菜。黄老师兴之所至,还会跟我们一起喝点儿小酒,给我们讲很多过去的事。有一次,黄老师回忆说,自己读书时,学校的粮食都是配给的,他饭量不大,常常一个月下来还有节余,而有些农村来的小伙子饭量大,可真是不够吃。黄老师就会把自己的粮食分给那些有困难的同学。还有一次,黄老师说到钱锺书先生对他的称赞,给我们看钱先生用毛笔写给他的信函。一封信写于1984年夏天,祝贺黄老师病愈出院,信中写道:“顷得来函,欣悉奏刀后霍然病除,吉人天相,才子天佑,可喜可贺。”钱先生随函将一册“欲以自存”的新印本《写在人生边上》送给黄老师,并告诉黄老师《谈艺录》增订本即将出版,也会送一册给他。

钱锺书1984年写给黄宝生的信

时间到了2009年夏天,黄老师教授的第一期梵文班告一段落。他开始带着我们这些学员做我们的第一部集体成果《梵语文学读本》。我负责其中《时令之环》第二章和《牧童歌》中五首诗歌的语法解析。这是我在梵语文学领域的第一个习作。我们按照黄老师课上讲过的样子做语法解析,黄老师像小学老师批改作业一样给我们修改得满篇红字儿。黄老师的字特别好看,无论是板书还是写在我们本子上,尤其写天城体的时候,写得又快又标致,我们简直形成了“板书崇拜”!黄老师说,过去,图书馆的书不够用,他们做翻译都是先把梵语原文抄一遍在本子上,然后再逐句翻译。借图书馆的书还掉了,自己手上还有一本,查起来也方便。他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字写得好,还常常会给所里写黑板报。黄老师为我批改的校样,我一直精心保存着,如同文物。

2010年上半年,中国社科院梵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年9月,梵文研究中心开设了第二期梵文班,至2013年7月结束,为期三年。课程完全公开,完全免费,就连教材也是免费发放——我们第一期梵文班的教学成果《梵语文学读本》2010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正好成了这时的教材。前两年由郭良鋆老师和葛维钧老师授课,讲授梵语语法和文学作品。第三年黄老师亲自授课,讲完了整部《罗怙世系》。黄老师说,既然他担任梵文研究中心和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的负责人,就要多为国家培养人才。梵文研究中心成立前,我已考入北京大学南亚系跟王邦维老师读博士,2011至2012年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南亚系访学,基本没能参加第二期梵文班。

2013年7月,我博士毕业后回到外文所工作。这时,黄老师正在翻译法国学者迪罗塞乐用英文撰写的《实用巴利语语法》,准备为大家开设巴利语课程。巴利语与梵语同属印欧语系中的印度雅利安语族,是印度早期佛教使用的语言。熟练掌握巴利语,不仅有助于直接利用巴利语文献研究印度历史文化和早期佛教传统,对于理解佛教梵语句法和词汇也大有裨益。巴利文班自2013年9月开始,至2014年1月结束,为期半年。授课方式与梵文班相近。黄老师在学期之初把《实用巴利语语法》的译稿发给学员自学。绝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第一期或第二期梵文班,已有一定的梵文基础。我们上课时直接进入文本,阅读黄老师亲自挑选的巴利文经典《法句经》《经集》《本生经》选段,由学员先讲,他再补充讲解。《实用巴利语语法》在课程结束后校订出版。由黄老师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的《巴利语读本》随后也出版了。我全程参加了黄老师的巴利文班和《实用巴利语语法》的校订编辑工作。非常值得高兴的是,这本书不到三年就重印了4次,已经成为学界的畅销书。来所里工作之后,黄老师就不再题字给我。他说,你是梵文研究中心的人啦,哪儿有自己人题字给自己人的?但是黄老师出了新书,我们比黄老师还要开心呢!

黄老师常说,学者没有周末。他的生活只有学术,没有娱乐。如果说黄老师有什么兴趣爱好,应该就只有看书。在他家里,无论客厅还是卧室,都满满当当全是书。黄老师对日常生活要求很低,只要有书就行。就连在“文革”的时候,有段时间没有其他的书,却可以看到马恩选集,他也并不觉得空度时光。黄老师说,一个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办法学习。他对我们说,多读书,才能触类旁通,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才能有准确的观察和恰当的联想。黄老师很关心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的发展。由于我们各自才性不同,他希望我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发挥我们各自的长处,有了好的选题也会讲给我们参考。黄老师说,现在咱们有课题啦,可以用课题经费买书。他们之前没有课题的时候,工资也就几十块钱,因为爱书,也会花几块、十几块来买书。对于课题经费,黄老师能省就省,他说,这些经费都是国家的,不能浪费。他的身上完全是老一辈学者无私奉献的学风。

黄老师为中国的梵学事业贡献了大量成果,又培养了一批梵文巴利文人才。我想,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者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这些青年学者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专长和特色,我们的学科基础建设也会日益完善,有自己的教材、读本,还会有中文的梵语字典,我们的梵语学科终将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

从我第一次听黄老师讲课到现在,已整整十五年了!今年恰逢黄老师八十寿辰,祝福我们敬爱的黄老师健康平安!也祝愿我们的梵语文学研究事业蒸蒸日上、更加繁荣!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5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2

重启跑步一公里,跑完后很愉悦,和自己连接上了,跑步的时候是自由的,有自己的空间。很喜欢这样和自己连接,可以自由呼吸,有空间的感觉。

今天在跑步时有不少感悟:

1.关于自己一直追求的成就感,既然这是我的核心驱动力,这是我的渴望,那就去勇敢的去追求吧!怎样活出想要的成就感?这是目前迷茫的。富足的财富?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事业?创造社会价值?连方向都找不到了。之前还想开学校。不知从何下手,不知从哪方面开始?今天突然有点想法的是:如果想做出成就,就可以和有成就的人多接触,了解他们的经历,想法,思想。从他们的.经历和建议中,吸收些精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结合高效时间管理中的落地目标管理,一年中和30个有成就的人接触交谈,每个月和3个有成就的人接触。这是大的,比较空的目标。具体一点的:比如自己想开一所学校,就要和一些民办学校的老板接触,或去研究他们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创业经历等。特别是要去研究优质民办学校或和优质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接触交谈。现在目标有了,就要去落地:如一年要研究多少个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老板的办学历程,从年目标到月目标到周目标。

2.要想自己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一些好的习惯或一些品质或精神。如阅读习惯,敢于尝试,创新能力等。那该怎样培养这些习惯和品质呢?如:培养阅读习惯,每年看多少本书?每月看多少本书?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品质,那就从去餐厅点菜,尝试多少个新菜种,在家做菜尝试烹饪多少个新菜种开始等等。这些类似此类的比较落地的,可实操的,会让人有确定性的目标。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3

太阳每天的升起,驮住了千万次日落。我站在晨光里,眼看着天色点点亮起。从水墨淡蓝变成干净简明的纯白,风很大把前面女孩帽下的余发擦着白皙的脖颈微微吹起。那时我好像看见了青春的尾巴顺着大风掠过我而去,然而我必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无法回头挽留它。哪怕一步。那个时刻似乎很久以前就被上天安排好了一样,如轻轻的叹息。

所有人都没有放弃,尽管我的余光已经到看好多只微微颤抖的手。我们看到女孩子,下意识地认为她们柔弱,其实不是的。每个人都用着劲,不服输又积极又认真地想把队站好,就算大家看上去已经很疲惫了。我多喜欢这种倔强的少年感,好像带着夏天的余温,一点一点穿梭在风里,把我们青春的尾巴拖回身边,一刻也好。

最艰苦的前两天已经过去了,身体却记得坚持背后的艰难。一根神经,一块肌肉,慢慢在躯体里伸张开来,肉体凡胎的人们却都选择了缄默。不是不能喊累、喊苦,也不是不能抱怨所有的委屈,是我们生而为人,本就该挺直腰板,目视远方,也应该吃得起苦咽得下气。这是作为人该有的尊严,我一直相信。

年轻本该无畏。杨晨是在《生活启示录》中说过:“那一年纯真得洒脱,我们认为年少轻狂就是胜者为王。”而我以为,年少既要有无畏的内核,也要有理性的思考和胜者的气势,更须在生活的磨合里碰撞出成年的谦逊稳重,慢慢的长成大人模样。

我总以为一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所作的选择。这来往的同学教官助教都因为土建、军训、湖理而走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说是命运转折点里微小的一笔,却给很多人的九月留下了相同的色彩,很多细节也就此深深潜入记忆里,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我始终尊重我选择的所有性格,正如我尊重军训的所有安排。一个人得学会为他的选择负责任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成年人。

落笔这篇文章的时候,已是晚训归来,多数人讨厌晚训总觉得枯燥无味而在我眼里,总是代表了沉静的意味,我们总是在夜色里更擅长思考,把白天持清的思绪重新梳理。在晚训的疲惫里,我反而寻找到精神的可遗和感动的脉络。灯光昏黄,灯下却站了拼命点亮生命之树的年轻人,他们不服!他们要赢!我又想到1927年朱自清先生与荷塘,说从递隙里看到了渴睡人的眼。那时他们的眼里没尽数,连灯光都看得破落零散。而我们这代的年轻人,却能在同样的灯光里看到温馨和光明,国家仍忆苦思甜,保留军训的惯例,不正是为了让眼睛清明,再不渴睡吗?

我辈岂是蓬荡人!时代是惯用毒辣的眼光审视批判着它的孩子们的,作为新征途上的一代,我们的确有许多不足,但我们始终保得了骨子里的傲气和倔强,我们不服输!中国才会强大!

军训不会击倒我们,人生路上的很多因难也不会。其路虽漫漫远兮,而吾辈必当上下求索!太阳放的那千万次日落里,总有人心怀朝阳,出到日落的那千万个瞬间里,总有人斗志永扬!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4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自从20xx年四月份开始跑步之后,我才慢慢体会到,每天坚持跑步带给我的快乐体验。

跑步,是我难得坚持下来的一件事。

12年来的坚持不懈,有些体验值得分享。

跑步起源

记得20xx年四月份开始,感觉自己身体出了点问题,经常失眠感冒,于是开始想尝试跑步。

到而自己又是从事工程施工管理,经常在野外,相比打羽毛球、游泳这些运动必须要有固定的场地和一定的器具、装备才能进行,跑步简单又不麻烦,最终还是觉得跑步比较适合。

一双合脚的跑鞋,一条马路就能跑起来。

跑步之路

最初跑步的过程于我而言是痛苦的,很多次想放弃,跑不到一公里,就喘不上气来,腹部疼痛难耐,双脚和小腿酸疼。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从一公里、两公里到三公里……

在度过枯燥、痛苦的阶段后,到了适应期,慢慢习惯了,跑起来也轻松了。

现在每天不去跑个四、五公里,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出一身汗才感到爽。

现在每年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每一天都精力充沛。

跑步带给我愉悦,每次晨跑总有一种战胜和超越自我的快乐。

我喜欢跑步的最重要原因是这项运动比较适合我。

我是那种做事需要有成功感才能推动自我前进的人,而跑步恰是这样一种很容易获得成功感的运动。

当你给自己定下5000米的目标时,只要完成了,你就能获得达到目标以后的喜悦。

正是因为我喜欢跑步,才能坚持跑了12年,就像我们平时从事的工作,喜欢自己的专业,就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长此以往获得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精彩瞬间

跑步应该耐得住寂寞,有了跑步的欲望,成功的关键就是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

时至今日,虽然跑步引起的腿酸腰疼等症状依然对我不依不饶,但是多年的坚持,身体已经开始习惯这些酸楚带来的愉悦,让我越来越喜欢跑步。

在诸多校友、同事和跑友鼓励下,我从去年开始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虽然说重在参与,但成绩也一次比一次提高,这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跑步感悟

12年的跑步锻炼,我慢慢感觉到自己思考问题比以前更加理性,懂得了不懈的坚持对于工作生活的重要。

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总有困难,应该坚信幸福与经历过的痛苦是成正比的,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唯有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我的跑步心得。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5

东边的天空,这时泛出昏黄的颜色,周围的天空还没被日光照亮时却是淡淡的蓝。校园的小径边,路灯沾满了秋日的凉,在路边晕出一圈圈暖黄的光。放眼看过去,晨光熹微的训练场上,排列成一个个小方块的新兵们穿着军装,站姿笔挺。军训负责人正在点名,一声声“到”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路灯的照映下,我们的影子被拉长,和斑驳的树影交织在一起。不久之后,太阳光悄然攀上前面的教学楼,整个训练场都亮起来了!我们嘹亮的口号声,让路过的学长学姐们都纷纷侧目,眼中流露出些微怀念与赞扬。

一、飘香的一食堂

终于到了吃饭时间,训练了一上午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看着自选餐中金黄的炸鸡,油绿的小菜,鲜艳的水果,真让人垂涎欲滴!我盛好了饭,靠窗坐下。远望窗外,可以看见重重叠叠的山,遥远的几朵云和隐隐绰绰的飞鸟;近处,则是正在施工的体育馆和阳光草坪,偶尔可以看见有小孩子在草坪上嬉戏;窗前,学长学姐们抱着课本匆匆走过。看着这幅天然的图画,更加增加了食欲,一盆饭很快就吃完了。

二、阳光灿烂的草坪

这个阳光灿烂的草坪就叫做“阳光草坪”。在这片草地上,我们席地而坐,听消防部队讲安全知识。水火无情,这个安全宣讲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消防部队们经过长期训练,练成了过硬的本领。他们教我们从模拟的起火房间中逃脱,教我们使用干粉灭火器,教会我们实用的逃生技巧。在阳光草坪上,我们掌握了逃生第一课。

碧水清映溪映长空,清秋玉露又金风,扁舟一叶似飞鸿。这是词人笔下诗意的秋天,我也想叹一句:只道天凉好个秋!在秋天这个诗意的季节,收获、成长的季节,我们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点燃我们的激情,放飞自己的理想。

愿金秋九月,不负韶华,恣意生长!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6

如果你问我觉得“军训怎样”?我会毫不犹豫的说:“life is not all roses。”想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官,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一样的体验及乐趣,“低调”这个名词,便是教官的口头禅了!

军训时温柔的,教官是羞涩的。记得教官的自我介绍,台下一阵欢呼,他羞涩地走到讲台,面对我们的热情和欢呼,他有点不好意思,脸蛋“唰”下红了。他流利地从口中说出,我姓教官,名字是陈。我们狂笑,他才意识到说反了,他添了一句:“低调,你们懂的!”晚上微风拂过,依昔记得那个晚上的军训:我们排着队列到楼下集合,教官熟练地叫着口令,而我们却一点也不听命令,嘻嘻哈哈哈,也许是我们班太可爱了,太热情了。他也笑了,笑得是如此灿烂,显然,他被我们感染了。其他班的教官们都一本正经地训练着同学们蛙跳,掌上撑,上下蹲立……一个个同学都累得跟“苦逼”似的,那气氛是严肃的,惨淡的场景!而我们,就是简简单单的踏步,立正,站立,最苦的不过是上下蹲,我们班这里永远没有暴风雨,因为有他在!军训时温柔的,教官是羞涩的!

我们不知道教官的名字,但我们总能第一眼认出他:麦黄色的肤色,魁梧中偏弱小的身材,总是穿着一套精神的迷彩服,耸搭拉着一颗精灵的脑袋。每次走出来,总是走得最慢地,似乎花儿迟迟不肯绽放美丽,并且走路走得慢悠悠的,嗓子有点哑,他就是我们的教官。

我们的教官很低调,从不高调地亮出自己,而且从细节中体现自我。教官熟练的口令,整齐的步伐,几乎完美的军姿......这不得不让我们敬佩!教官总是温柔的,让我们站军姿二十多分钟,便让我们休息,而他偶尔趁司令不在的时候,站在角落里冒烟,这是他独特的本领!我们问他,是不是被我们气到冒烟了,他滑稽地转过脸来说,你们都知道啊?明知故问。是的,我们都知道,他跟平凡的人都一样,有着一样的习惯吧!

他就算生气,也是温柔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的笑点很低哦,只是有时候忍住不笑,是为了保持军人的严肃,军人的形象罢了。曾记得有一次:他罚我们班蛙跳,我们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当然啦,我们知道他不忍心再加几组的,他总会在我们快累坏的时候,不时来个温柔的问候。看吧,我们的教官可爱吧!

老实说,军训其实一点也不苦,倒是挺好玩的,因为有个低调,温柔的教官嘛!

难忘的军训,难忘的教官,别了!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7

【前面的话】今天我在长江商学院戈16一家人中看到“黄河岸边人”的一个朋友的分享——跑步的体会,觉得很不错, 共享之。

跑步与走路有着本质的区别。你可以轻易走两个小时,但你不一定能跑十分钟,尽管你已经很努力。

跑步初期累并枯燥着,经常有打退堂鼓的念头,起床的时候心里很犹豫,今天是跑呢?还是不跑呢?跑步的时候又常常有思想斗争,今天跑多远呢?究竟如何抉择,就看我们的恒心和毅力,就看你能否战胜自我。

体会一:跑步需要《咕咚》的陪伴。每当你跑到疲惫不堪准备停下来的时候,《咕咚》总会及时发声:“加油、加油,太棒了,你已经跑步五公里”。所以,一个好的跑步软件具有非常好的鞭策和鼓励作用。

咕咚跑步记录

体会二:跑步需要美丽的风景。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感觉完全不同。同样的距离,原地绕圈跑没有在阜外(北京西城区)跑轻松。原地绕圈或在跑步机上,明显枯燥了许多,特别是在跑步机上根本找不到跑步的感觉。阜外总有不同的风景,自然就有不同的心情。

体会三:跑步需要相互鼓励。跑步的人越多越有劲,尤其是异性多的时候,兴致会更高,更会受到鼓舞。在二七区辖内(北京东城区)的运河两岸,活跃着一批运动健将和舞蹈爱好者,她们将运河两岸点缀的色彩斑斓。当你的前面有美女的时候,脚步会自然加快,超越以后,跑步的姿势也似乎变得“规范”了许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一下自己。尽管也许人家压根就没看你一眼。

体会四:跑步需要狠一点。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无限风光往往在险处、远处、深处。凡不及三公里者无异于早泄。其实,头两公里比较累,三公里以后开始缓解,五公里以后反而不累了。跑步蜻蜓点水无异于隔靴挠痒,根本达不到锻炼的目的,适当超点极限,有利于身体建立更好的新的平衡。

体会五:跑步是一种享受。跑步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跑前使命感,跑后成就感,每天至少三公里,坚持三个月或半年以上,自然就会开始尝到甜头,身轻如燕,脚下生风,婴儿般的睡眠,各项指标正常,所以跑步是最好的减肥良药。到了这个时候跑步就变成了享受。两天不跑就痒痒,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最享受的时候,就是每天跑步回来冲了澡以后,那是真正的爽歪歪。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这是本人在2016年全市卫生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口号。希望这个口号能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正所谓:

功名诚可贵,财富价更高。

若为健康故,二者皆可抛。

(长江商学院同学的朋友“闲庭信步”)

点评:这位朋友提出了跑步的五点好处(体会),对于“体会五”我深有同感,跑步让我生活有了规律,但更重要的是给我的特别享受——享受无比的快乐。有人说,这是因为跑步后,会在大脑中分泌一种多巴胺的物质,让我如同“性生活”那般高度享受,我想也许是这样。

其实,除此之外,跑步还能让自己更主动帮助人、多找好事,这个有多巴胺应没有关系,跑步应该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让人感到高兴,感到满足,世界变得更加无限美好!有时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让人无法忍受,但是一旦停下来后,人整个感到十分轻松自如,让人享受到自我的快乐,这些都是需要自我感受的。希望这篇文章让更多的小白加入跑步大家庭中,共同研讨、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跑步完的心得体会篇8

短短的_天军训生活,增强了我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让我们真正的放下了任性和自私,学会了谦让和宽容,最主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站军姿、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齐步、正步……平日看来最简单的动作竟然都有了那么多的规则。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训斥……使我们慢慢变的坚强起来。军训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路途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时常会有荆棘存在,与坎坷同行。

教官对我们很严格,但也很关心我们。立正稍息我们练了很长时间,但也在无形中改掉了我喜欢驼背的毛病。所以当我觉得很苦很累时,当教官对我严格要求时,我振作起来,因为我知道教官也是这么苦出来的,他们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汗水,我们这些小小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虽然我常会因为没有做好被批评,但只要是我努力做了,无论被批评还是被表扬都是值得的。

由于军训汇报表演要出一个军体拳方队,所以要挑选打拳打得比较好的出来组成军体拳方队。我有幸被选中到军体拳方队主练军体拳了。太阳很猛烈,练军体拳也很累,但是我没有退缩,每个动作我都很认真的去学习,有些打得不够好的动作自己就多加训练,因为我们是经过教官挑选出来的,我们就必须做得更好。选人的时候,教官表明不想训练的可以马上提出离开,但是我没有提出,我认为我可以坚持,一定要做出一些成绩。

经过四天的刻苦训练,我们军体拳方队每个人都做得很好,打拳的时候基本能表齐排面。最终在_号上午的军训汇报表演上我们军体拳方队表演得很成功,最终获得了第三名。能获得这个荣誉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军体拳的教官_sir对我们严格要求,要不是他的严厉,我们也就拿不到这个荣誉了,在这里想说一声:教官,辛苦了!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运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良机。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它将使我终身受益。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父母把我们从天真浪慢的童年时代小心翼翼地扶我们走过来,在温暖和无微不至的怀抱中,得到了严父的教诲和慈母的垂爱。对于我们已踏入青年的行列,有了独特的思维,完整的性格和较稳定的人生观,正缺乏一种对意志的考验。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军训好困难,困难是磨炼坚强意志的一块磨刀石,坚强的意志总是在困难的磨砺中培养起来的。

有人说: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哭,没有笑的。上帝也许是不公平的,但他给了我毛平的时间和大脑;他注定人必须从苦到乐,不付出哪来的收获?正如农民种田一样,春天播种,然后要施肥、治虫等等,经过一系列苦活、累活之后,秋天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过去就能让自己受益一辈子。你努力了,你收获了,别人不能沾什么光,但你没有收获,别人就不会看得起你,你就会苦一辈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付出,付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收获。所以军训虽苦,但收获是不可估量的,也能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军训完的心得体会6篇

销售人员培训完的工作总结5篇

心理学学完的心得体会5篇

军训完的心得体会参考6篇

军训完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军训完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习完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学习完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完的心得体会最新6篇

学习完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240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