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范文网 >心得体会

中医讲心得体会推荐7篇

记录心得体会,能够不断提升思想深度,我们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了丰富的心得体会,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医讲心得体会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讲心得体会推荐7篇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1

我是一名来自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的护士,今年3月,我有幸被选送到北京航天中心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感谢院领导给我的这次进修学习机会,感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各位领导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平台,感谢各位老师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通过这次进修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增强了我的业务能力,认清了我与各位老师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记得第一天来到中医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就医环境。心想,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诊,心情会是很舒畅的吧!然后我见到了中医科的负责人张昶主任,这是一位年轻有为且非常热情的主任。在张主任的安排下我见到了我的带教老师朱宏老师,老师利用空闲的时间,热情的给我介绍科室的环境,每天工作的流程以及物品的摆放,让我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融入到中医科这个大家庭。

在这段时间里,在各位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见到及学到了各项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如:中药膏摩、艾灸、超声引导下进行小针刀治疗、耳穴埋豆、拔火罐、穴位注射、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同时,张主任也会安排每周一次的专家讲课,这让我的中医理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了解到了各项疾病的辨证疗法,为以后在工作中更好的护理患者奠定了基础。

在中医科学习的两个月里,我感觉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热情洋溢、朝气蓬勃的团队。在这个充满爱的队伍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热情以及给予我的帮助,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非常照顾我。两个月的相处,我很喜欢科室的氛围,也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很开心能够有机会来到中医科,也很幸运遇到各位老师。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回到我的原单位,谨记老师的教导,像各位老师一样有爱心、耐心的护理好每一位患者。

转眼,两个月的进修学习已经到了尾声,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倾囊相授,让我在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圆满完成了规定的进修任务,同时也赢得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希望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此,对各位老师无私的奉献,对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再一次表示诚致的谢意。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2

持续了近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同学们或多或少收获了一些吧。这些天里,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嚎叫,一起不断的胡闹,使得实习继承了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上还是来时的那样,物价高涨,每年都在继续,而我们聪明的同学更会用简单的方法胜过了这一考题,赢得了不少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砝码,艰苦的宿舍环境却仍旧平添着喜乐,扬颜着欢笑,更增加着友谊。细数这些天来的回忆,恍如隔夜,时间真的短暂,美好的学习生涯也即将离我们远去,我们终将离开象牙塔,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去欣赏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去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在这里呆久了同学们对昌吉州中医医院产生了情感,这个绝然不同于其他的心理学名词,无形中揭示着我们与这所医院的联系。同学们在安静维稳的环境中学习,在娱乐中学习,正是减压的好方法,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还不息,时而谈谈心,唠唠嗑,交流交流经验,纠正下自己的错误,储备知识,增加赢得机会的实力。古人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确是这个道理啊。然而这里不是学校,不能提供完全的学习机会,只能自己把握。在此也祝愿全体实习生日后能够更有作为,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社会在向我们招手,理想在向我们微笑,未来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们的人生也应当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是学习好、工作好一切的基础,要适时锻炼,增加免疫力哦,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生理上的也很重要的啊。

同学们都是学医的,但是个人有个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见解。不同的人书写不同的人生,社会也因此蒙上了神秘的面纱,遮住了她迷人的面庞。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实习十个月是短暂的,按医院与学院的要求要轮完内、外、妇、儿以及针灸、骨伤、眼科、康复、急诊等科室,很多科室都只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其实实习也只能让我们初步了解医院工作的性质及流程,比如在儿科就要学着与小朋友沟通,在手术室就要加强自己的无菌观念,锻炼自己的胆魄,在针灸科室,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独立的给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并得到了患者的支持与关爱,使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质的提升。在骨伤科得到老师的信任,做老师的手术第一助手,使我在医学实践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在眼科实习时,观看了眼科手术过程使我感到手术的苛刻与精益求精,或许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不会再碰到,但却是不可多得的见识,总而言之实习生活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所以我会好好积累倍加珍惜。

来时的安静,来时的芳华,来时的激情,来时的憧憬,来时的一切,而今已不同,走时我亦不想打扰这片刻的宁静,这美丽的长江之畔,曾经驻足过我们的脚印,曾经驻足过我们的欢声笑语,曾经留下那副定格脑海的画卷,曾经的曾经永远成为美好的回忆。静静的离开,静静的消逝,老师们、同学们、再见了,虽然有些不舍,但是这就是所谓的人生道路,我必须去走,感谢医院与老师们的帮助与爱护,我会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3

这篇文章,是为了响应无疾老师的号召而写的,也算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的一份总结。冥冥之中,因缘注定,中医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回首自学中医的历程,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愿与把这段历程与大家分享。一、我是如何结缘中医的自学中医是个苦差事,所以大多自学中医的人都是被逼的,确切的说是被庸医逼的,要么是家人生病被庸医所误,要么是自己生病被庸医整惨。这样的例子就不用说了,历史上有一大堆。另外一少部分人呢,则不是被逼的,是自虐型,自学中医纯粹因为兴趣。我学习中医,这两个原因都有。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刘力红先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很有名,叫做《思考中医》。我当时不知道这本书很有名,当然更不知道以后会自学中医,看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这本书里的有些内容,对我来说像是天书,看不大懂,不过有些内容是可以看懂的,印象很深的部分是关于阴阳五行的,像五色、五音、五脏,还有空间、时间都和五行有对应关系,这个看起来太奇妙了。我当时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原来世界是可以这样看的啊。我这个人对未知有点好奇心,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中医的兴趣,于是我主动的与中医进行了第二次约会。我买了一本中医的启蒙书《走近中医》,从头到尾读了两遍。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看完之后我越发觉得中医是个好东西,真是相见恨晚,于是又买了几本入门的中医书,自己没事就在家里翻翻。买的啥书呢?我一说书名,你就知道当时我有多low。这几本书是《三个月学中药》、《三个月学开药方》等等。不过书名起的也很巧,这几本书我也翻了不到三个月就放下了,读着头大,啥也没学会。前面的学习,是出于兴趣,随着女儿的逐渐长大,我就开启了被逼学习模式。2002那年,我当了爹。孩子三岁后,开始频繁生病,每个月,感冒、发烧、咳嗽就会找上门来。记得2005年那年,每个月都会因为咳嗽去医院挂水,这是轻的,还住过两次院,都是因为肺炎。因为当时我已经相信中医了,所以既抱着孩子看过中医,也抱着孩子跑过医院。结果很悲催,中医每次都很让我失望,西医虽然能治好,可是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孩子频繁生病,也使全家身心俱疲,心情都是灰色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眼泪。在2005年的冬天,事情出现了转机。那年冬天孩子又咳嗽了,先是到医院挂了几天水,咳嗽虽然轻了,可是看着女儿脸色越来越差,我就知道,这个挂水对身体损害很大。怎么办?我决定去找小儿推拿碰碰运气。我这次抱着孩子去了附近一家有名的孟氏小儿推拿所,每天这家小儿推拿的门外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家还真不是吹的,推了几次,女儿真的不咳嗽了!没有吃一粒抗生素,更没挂水,就是大手握着小手,推呀推,居然咳嗽消失了,这也太神奇了!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会小儿推拿,等今后女儿生病了,我自己推。二、我是如何走近中医的2006年元旦,我买了两本经络推拿的书,又翻出以前家里的经络书,整整三天假期没干别的,把书认认真真的学了一遍。实验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过了两周,女儿又感冒了,发烧38度多,还咳嗽。老婆又要抱着孩子去医院,我不同意,说让我试试推拿吧。老婆犹犹豫豫,我二话不说,照着萧言生《儿童经络使用手册》里的操作说明,给女儿推了三天,发烧和咳嗽都好了。初战告捷,我信心倍增,老婆也认可了。女儿以后每次感冒发烧咳嗽,都是我在家里用推拿搞定。我女儿从这时起,一直到六岁,再也不知道医院的叔叔阿姨长什么样。推的次数多了,我推拿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女儿咳嗽,不管咳嗽有多严重,我只推一次,咳嗽就停了,我自己都觉得太神奇了。我心想如果将来有一天失业了,我就专做小儿推拿,说不定和孟氏小儿推拿一样有名呢。在这段时间里,我对中医外治法治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读了一些介绍经络、按摩、拔罐、刺血、刮痧等方面的书,对经络知识有了些了解,在按摩、拔罐、刺血、刮痧方面也有了些实践。我曾经用刺血拔罐的办法治好了母亲的耳鸣,用按摩的办法减轻了母亲的更年期综合症。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和朋友聚会时,经常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张口就滔滔不绝的讲中医,中医也慢慢成了朋友圈里的一个标签。没见过世面的人,去趟铁岭,就以为到了大城市。虽然我彼时张口闭口就是中医,可是我心中的中医,也仅限于按摩拔罐刮痧之类,我现在学习的中医(开方子、针灸),当时在我脑子里还没有立锥之地呢。可是好景不长。女儿上小学后,我发现推拿治病的效果不好了。一般小儿推拿适用于七八岁以下的小孩,看来确实如此。2008年的冬天(又是冬天)女儿感冒了,开始咳嗽。我推了几天没有效果。这咋办?我想起来,家里还有本《三个月学开药方》,里面有几个治咳嗽的药方。凭着当时对寒热温凉肤浅的认识,我在里面找了一个方子,名字叫做苓甘五味姜辛汤,抓了几付试试。结果让我吃惊,女儿吃了两三付就好了!我以前一直认为按摩拔罐能治病,那些开药方的大夫都貌似骗子,现在才知道,原来中药治病的效果这么好!此时的我,就像刚刚从一条船落水,又抓到了另一条船的绳子。这一年的冬天开始,我就放下了按摩拔罐刺血的书,开始向开药方进军。三、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学医路一开始的目标,是在家里受冷落多年的《三个月学开药方》。读来读去,我发现里面云山雾罩、很难看明白。后来就广泛撒网,到处瞎看。看着看着,我发现很多人说,学中医要从《伤寒论》开始,于是我就奔向了《伤寒论》。目标是远大的,道路是坎坷的。一开始,我傻傻的买了一本《伤寒论》回来读,却发现这本薄薄的书是一本天书,字都认识,内容根本就看不明白。于是才知道,直接读《伤寒论》的,智商要比肩爱因斯坦,像我这种普通人,学习《伤寒论》要从注解书开始。我很幸运,学习《伤寒论》的注解书是从郝万山老师开始的。后来我给很多人想学中医的人推荐了《郝万山讲解伤寒论》。原因很简单,郝万山老师口才好,讲课娓娓道来,里面还穿插着好多自己亲身经历的病例,使讲课内容看起来不是那么枯燥。我把郝万山老师讲课的文本内容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找了视频,也一集不落的看了。这样,我就初识了《伤寒论》这本伟大的医书。为了继续学习它,我又买了几本注解书,有时间就看看。这个时期,有一个人横空出世,刮起了一阵中医旋风,此人就是罗大伦。他的出场秀《古代的医生》,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展现了中医的神奇,让我非常着迷,献上了膝盖。我把里面的章节打印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心潮澎湃,对里面的名医崇拜不已。罗大伦给我扫了一下中医史的盲,从他的文章里我知道了光辉灿烂的中医历史,和身负绝学的名医们。这段时间里我家的书橱里中医书开始多了起来。读了许叔微的故事,我就买了许叔微的《伤寒百证歌》,读了张元素、李东垣,我就买了《医学启源》、《珍珠囊》、《脾胃论》等书,读了吴鞠通的故事,我就买了《温病条辨》,读了张锡纯,我就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一时间,我恨不得把历代名医的书都搬到家里来,当然这也只是想法。这段时间,有个地方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就是书城二楼摆列中医书的几排书架。如果出差的话,我也会抽空去当地的书城,把那里的中医书浏览一遍,有感兴趣的就买两本。当时火神派很火,看到火神派治病若神的医案,顿时对火神派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就下载了火神派祖师爷郑钦安的书来读。还买了范中林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李可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还有《扶阳论坛》等书。除了买书,我还一头扎进网络的汪洋大海,到处在网络上找中医的资料,也知道了几个比较热门的中医论坛,例如民间中医网、华夏中医论坛、铁杆中医论坛等等,没事就到这几个论坛里去看帖子。在罗大伦的中医故事里,我知道了黄元御和他的《四圣心源》,也被他完美的圆圈理论所倾倒。后来在论坛上看到无中生有老师讲《四圣心源》,就把老师的讲课资料打印下来,认真的读了两遍,还买了《四圣心源》读了两遍。在论坛上发现了无中生有老师,就像发现了一个宝库,不仅读了他的讲解《四圣心源》,还顺藤摸瓜,读了他的其他一些讲课内容,还买了他的一本《临证辨象》认真学习。读了《四圣心源》,自然就知道了民国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与《四圣心源》一样,都是在划圈圈。看到李可大力推荐这本书,它很快就成为我随身携带的学习资料。后来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娄绍昆中医的文章,忽然发现经方的方证对应妙不可言,于是一口气把娄绍昆的博客从头看到了尾。看了博客之后才明白,原来日本人对伤寒论的研究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于是汤本求真、大冢敬节等日本人又成了我的偶像,刷刷刷买了《皇汉医学》、《汉方诊疗三十年》、《经方医学》等书,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上几页。读了几本日本医书后,倪海厦的大名被我知道了,我上网一看,倪先生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啊。于是,我又搜集了倪海厦的讲课视频,如痴如醉的学习起来。后来神秘的五运六气学说又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学说掐指一算就可以预测一年的天气、疾病的流行,还能预测人疾病的转归,还有比这个更神奇的事吗?于是我的书桌上又增加了讲解五运六气的书。还有学习药物的书,学习把脉的书,我不停的买着,不停的读着。我就像一只飞进百花园里的小蜜蜂,盛开的花儿一眼望不到边,各种香气都在引诱着我,我这朵花上碰两下,那朵花上碰两下,只恨自己没生出哪吒的三头六臂,没长个猪八戒的大肚子。四、我的治病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医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当然要边学边操练才行。实践的机会就像推销保险的电话,不用找,自己就上门了。这次的主角还是女儿。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我当时正在学习《伤寒论》,感觉女儿的感冒符合书上麻黄汤证,就想自己抓麻黄汤给女儿治。我老婆看到我居然要自己开药方,以为我疯了,坚决不同意。我以前也从来没有自己开药方治过发烧,可是我相信《伤寒论》是不会骗我的,就苦口婆心的做老婆的思想工作,最终老婆同意试一次,不行的话就去医院。结果,一付麻黄汤,孩子就退烧了。从那以后,老婆不再拽着我的手坚决不让我开药方了。可以说,我中医的点点滴滴进步,离不开给女儿治病这个动力。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生这样那样的病,这些病就像一个魔鬼拿着大棒泰山压顶般向我一次次打来,逼迫着我绞尽脑汁想办法一次次战胜它。有几次女儿咳嗽,我根据女儿的症状,选用了《伤寒论》里的小青龙汤给治好了,从此以后小青龙汤成了我的好朋友。不过小青龙也有不灵的时候。有次女儿咳嗽了,我有了惯性思维,还是让好朋友小青龙汤出马,可是喝了一付没有效果。我只好不偷懒,仔细的观察女儿的病情,发现她是太阳表实证。我想这个咳嗽是因为表闭造成的,应该解表,用小青龙有误。于是重新让女儿喝了一付麻黄汤,睡了一个午觉。结果醒来后,发热退了,咳嗽也没了。还有一次,带着女儿去洗温泉,女儿突然半夜起来剧烈呕吐,还伴有严重的头晕。我和老婆都懵了,老婆要送孩子去医院,我坚持要自己治,想来想去,认定女儿的问题是由水饮所致,最终用《金匮要略》里的小半夏汤加茯苓汤搞定。除了感冒、咳嗽、呕吐外,女儿有时还用其他病来考验我。有次女儿的手臂上长黑点,老婆吓坏了,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她认为我治治感冒咳嗽还行,对这种病一定是不行的。我没有阻止,因为我知道,医院是搞不定的,最终还是要由我来解决。果然,老婆回来后很失望,说医生也说不出是啥问题。我看到这些黑点基本都是顺着手阳明大肠经长的,认为这些黑点有可能是大肠里的浊气循经走到体表了。正好当时看到樵翁老师的文章说白芷可以把这种浊气给去掉,就给孩子用了桂枝汤加白芷和黄芪,居然几付药就把这个毛病给治好了。还有,女儿小学时身体瘦弱,睡觉老是滚来滚去,大便味很大。随着中医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这是因为有疳积,应该用鸡屎藤把疳积去掉。用了鸡屎藤后,女儿身体逐渐壮实了起来,与以前豆芽菜的形象判若两人。女儿六年级寒假突发胆怯易惊,每天到了晚上就害怕。这个病真把我难住了,试了多个药方都没有效。经过苦苦思索,最终根据脉象辨出是痰在作怪,用温胆汤治好了。女儿上初中后,脸上长了很多小痘痘,影响美观。女儿的面子问题不是小问题,我这个老爸不能坐视不管。我想来想去,想了几个月,终于认定是水饮所作,应该用瓜蒂散治,结果一剂就好了。等等病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学了中医之后,我深深的感到老祖宗对人身体和疾病的认识有多么深刻,也感到我们的当今社会对中医了解的太少,误解太多。为了宣传中医,也为了分享我学习中医的心得给那些和我一样跋涉在自学路上的人,我在新浪上以桂枝的名字开了一个博客,写了一些我学习中医的心得。因为敬仰民国的中医曹颖甫,还写了一个曹颖甫的传记。五,我的困惑与转机中医实在是博大精深,我这么学啊学啊,越学,感觉自己越渺小,越学,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打个比方吧,就像一头扎到水里面游泳,本来以为是西湖,游啊游啊却发现这是个青海湖,再游啊游啊,却发现原来这里竟然是太平洋。看了这么多书,有收获,也有遗憾。这个收获,就是对中医各种理论,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些,自己也会治点病了。遗憾就是,感觉自己一直是黑瞎子掰苞米,貌似看了不少书,可是看完很快就忘了,学会的东西不多。打个比方,就像学拳,先学了两招少林拳,又学了两招武当拳,刚学了两天太极,又去研究八卦。可是学来学去,什么都是学了一招半式而已。学了这么多年,也会治点病了,可是会治的病呢,也很有限。对于《伤寒论》里比较明显的方证对应的病,我还知道开什么方子,可是面对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病,我就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了。这种状况持续到了2013年。我心里有一些茫然了,感觉自己从飞进百花园的小蜜蜂变成了飞进迷雾里的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学好中医。为了拨开迷雾,我还买了一本《拨开迷雾学中医》,可惜的是,我太愚钝了,这本书也没有拨开我的迷雾。然而,转机总在不经意间出现。有一次,我在华夏中医论坛里看帖子,有个帖子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帖子有几十个医案,治的病五花八门。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所有的医案都要辨出六经,使用的方子都是普普通通的经方,还有个特点,就是大量医案都是两个经方合方使用。看了这些医案,不禁拍案惊奇,原来这些方子可以治这么多病啊!说实话,这些方子我基本上都知道,可是我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可以这样来用。就像学武功一样,这些招数我也会比划,可是不知道可以这样来打人啊。这个新奇的武功套路让我看花了眼。这个帖子的作者名字也很怪,叫做鸠摩智。鸠摩智是金庸《天龙八部》上的人物,他是个番僧,武功奇高,最终却一身功夫尽废,变成了一位高僧。后来,看到了这个作者的解释,说他为什么起了这么个笔名。原来,他是个有家传的中医,也学了一些其他派的中医,后来拜到一位名叫刘志杰的老师门下后,痛下决心将自己以往所学统统弃掉,从零开始学习刘老师的学问,为了激励自己,就用了鸠摩智作为自己的笔名。于是,他的这位刘志杰老师让我神往不已。我到网上去搜他的资料,可是很遗憾,网上有他的书,没有找到他的讲课,只有寥寥几篇关于他的介绍,还有的信息说他是个骗子。额,既然可能是骗子,我就停止了对这个人的探索。很快,精力被其他中医资料吸引了,刘志杰这个名字被遗忘在脑后。可是,我和刘志杰注定有缘分。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帖子,看到了有五个医案非常精彩。这五个医案都是看起来颇为棘手的病,却用很普通的经方就治好了。不仅这样,可贵的是文章里很详细的讲解了为什么会选用这个方子,就像一个老师在给学生讲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一样。看了这几个医案,我明白了,这几年自己一直在学新的武功,却不知道最高的武功就在《伤寒论》这本书里,最有威力的招式就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经方,只是我不会用而已。这几个医案让我不得不承认,虽然看过几本学习《伤寒论》的书,可是我对于《伤寒论》的了解,还只是九牛一毛。这几个医案是谁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刘志杰的。我于是知道了,此人是有真学问的。六、终于感觉入门了这次我不犹豫了,赶紧买了刘老师的书回来读。刘老师的书有三本,我都买了。这三本书,一本是《刘志杰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一本是《金匮要略师承课堂实录》的,还有一本是刘老师与弟子的医案集。前两本都是大部头,是刘老师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独特理解,后一本把医案分析的很细,几乎是手把手的教着开方子。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我把这三本书都读完了,后来还读了江海涛老师写的《伤寒琐论:正邪相争话伤寒》。读了这几本书,我感觉对伤寒论的理解进了一步,面对疾病,也开始有了点思路。例如,有个朋友中耳炎,还有长期的失眠和腹泻,都被我用经方治好了。放在读这几本书之前,我一定是无计可施的。我发现,自己学中医的历程像电视剧《琅琊榜》,前面的剧情虽然也是跌宕起伏,不过意想不到的精彩总是在后面出现。2016年,女儿上了初三,我也迎来了学中医收获最大的一年。这一年有三本书不得不说。第一本就是《胡希恕讲解伤寒论》。这本书是厦门一位自学中医的陈兄推荐的,他的学养深厚,水平比我高很多。胡老是当代有名的伤寒大家,很受刘渡舟的推崇。前几年,我读过他的讲解《金匮要略》,但是因为基础差,感觉颇为吃力,读了一两遍没有什么收获。既然陈兄推荐,想必是好的,于是我就买来读。胡老的这本书是大部头,五百多页,写的很棒。我发现《伤寒论》就像一个玉米棒子,上面覆盖着好多层棒子皮,要知道棒子的真容,必须要剥开棒子皮。读各家《伤寒论》的讲解书,就像在揭开一张张棒子皮。每揭开一张,就感觉自己离着《伤寒论》的真容又近了一层。在我读过的伤寒论讲解书里,胡老的这本无疑揭开了最大的一张棒子皮,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东西,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再面对疾病的时候,思路又不一样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老的讲解还把我带入了柴胡剂的五彩洞天,读了胡老的书后,我明显感觉比以往会用柴胡剂了,大柴胡、小柴胡、柴胡桂枝汤、柴桂干姜汤等成了我喜爱调遣的干将。第二本书是朱进忠老先生的《中医临床经验与方法》。胡希恕老先生的大名,我早有耳闻,朱进忠这个名字却是我一直没听说。有次在喜马拉雅里听到一位老师讲一部中医书,听了之后,立刻就迷上了,知道这部书的水平很高,于是就把这部大作请到家里来了。这部书就是朱进忠老先生的《中医临床经验与方法》。这部书有六百多页,像块大砖头,一般人看着都眼晕,我读起来却津津有味,感觉妙不可言。朱老在书里分门别类讲了1000多个医案,几乎每个病例都是经过中西医屡治无效的,最终被朱老妙手回春,其中包括很多很多疑难杂病。可贵的是,朱老在每个医案里都讲出了治疗的思路,读这些医案让我有大开眼界的感觉,也像是在受朱老的耳提面命,对于我们学习朱老的学术思想很有帮助。打个比方,这本书很像一本赵孟頫的字帖,上面的字都清清楚楚,让我们可以方便的临帖,上面的每个字都是艺术品,美轮美奂,阅读时让人生出享受艺术的快乐。读的多了,发现胡老和朱老这两大天王各有特色。胡老治病基本都是用经方,他把一套经方使用的出神入化。朱老则是拳无定式,法无定法,天下药方顺手拈来,无不得心应手。胡老是六经辩证打遍天下,朱老则是六经脏腑三焦、营卫气血辩证,无一不精。读过《倚天屠龙记》的同志们会记得,金毛狮王要在岛上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传授给张无忌最上乘的武功。他的办法就是让张无忌天天背诵上乘武功的心法,不教给他一拳一式。张三丰在危机时刻传授给张无忌太极拳,在场的江湖人士都看见了,却只有张无忌真正掌握了太极拳,为什么?因为只有张无忌把招式忘掉了,留在心里的是心法。心法啊,心法。胡老和朱老的这两本书,一本是上乘拳法,一本是上乘实战,如果再有一本上乘心法就完美了。我要说的三本书,就是一本上乘心法,书名是《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知道这本书也是缘分。一天,一位学中医的朋友介绍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这个群是一个学中医的群,由一位吴雄志老师讲课。就这样,我知道了吴雄志老师,也知道了这部书。我只在网上看了一眼这部书的目录,就决定买下来。因为我知道,这一定会是本好书。到手后,我发现,这本书比我期待的还要好。连续几天,我都读到深夜,早晨醒来天还不亮,我又开始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要考试了呢。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呢?其实我没有努力,是这本书读起来太迷人了,不知不觉就忘了睡觉。这本书像一座宫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进入其中,里面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可惜我中医底子太薄,文字表达也笨拙,既不能尽览其美,也不能尽述其妙。对于写出这本书的吴雄志老师,我觉得要用天纵英才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才可以。以上三本书,就是我今年攀登的三座大山。山上风景独好,可惜我学力有限,未能一一尽揽。大部分风景被遮住茫茫云海之后,偶尔露出的幽谷和山峰,其秀美已使我惊艳不已,激动万分。除了这三座大山外,这两年还有很多老师带我欣赏到中医的美景。这些老师有黄煌、姚梅龄、李士懋、蔡长福、医道宗源、张庆军(绞尽脑汁)、崔昆、许家栋等等,感谢他们。回首我学习中医的历程,我发现与我女儿受教育的历程正好合拍。女儿三年幼儿园时期,我的学中医也处于幼儿园时期,只知树叶不知森林,热衷推拿拔罐,不知道中医之博大精深。女儿上小学了,我也开始学习汤剂了。茫茫医海中,似一叶扁舟随风飘荡,不知何处是彼岸。女儿上中学了,我也总算在汤剂的学习方面上了一个小台阶,会开药方了,事情就是这么巧。还有一件很巧的事,暂且不提,后面会讲到。说到这里,一直是关于汤药方剂的学习。汤药方剂是一个浩瀚的太平洋,却不是中医的全部。中医还有一个大西洋我还没有提及,这个大西洋就是针灸。七、又开始学习针灸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中医世界里不存在针灸,就像以前我中医的世界里没有汤剂一样(脸红)。在2014年冬天,有一个帖子让我忽然对针灸感兴趣了。(又是在冬天,我学中医历程的重要时间点都是冬天,搞不懂为什么。)这个帖子是华夏中医论坛上的医道宗源老师写的。医道宗源老师是地地道道的自学成才,他的帖子水平之高,让我等匍匐在地,直呼吾皇万岁。医道宗源老师是开方子的高手,这个帖子却是写他尝试用针灸,只扎了一针就手到病除。原来针灸这么神奇?我又被折服了,心里默默的想:我要学针灸。按照以前的套路,我买了几本学针灸的书,回家埋头读了起来。结果发现学针灸和学汤药不是一个路子。学习汤药,理论先行,先学后习。学习针灸,只学不习,就是空中楼阁,必须要动手,要会扎针。于是我又买来针,准备拿自己开练。让我没想到的是,自己扎自己有心理障碍,拿着针半个小时都下不去手,稍一进针就疼的赶紧罢手。看来,学针灸要找老师学啊。2015年的春天,我有幸参加了白粹昭老师的针灸班。白老师出身针灸世家,针灸造诣颇深,擅长运用腹针,兼精通汤药,在内证方面独有心得。白老师的这个针灸班特别适合我,他一上来不讲太多的针灸理论,主要就是练扎针。先是同学互扎,再是扎自己,很快我就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可以下针了,心里颇有成就感。白老师的课都是安排在周末,一共有四堂课,于是我有四个周末往来于青岛和北京之间。天未亮出门,深夜回家,虽然旅途劳顿,可是甘之若饴。从白老师那里,我学到了三项本领。一个是腹针,这是白老师的多年心得。第二个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第三个也是白老师的多年心得:直接灸。于是,这一年我经常自己在家里给自己直接灸和扎腹针。到了2015年的冬天,对直接灸和扎腹针的热情逐渐平淡了,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想也令很多学习针灸的人头疼。什么问题呢?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学习针灸,应该不是仅仅学习一两个配穴,知道某个病怎么治,而是要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辨证论治的体系,见到一个病,可以自己分析,找出治疗的办法。可是如何才能建立这个体系呢?针灸的书浩如烟海,各种配穴五花八门,各个针法乱花迷眼,我不知道该怎么学。我想,还是应该找个老师,系统的学习一下,可是到哪里找呢?八,巧遇明师步入针灸之门有句话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当我迷茫的时候,忽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我一看,是说无疾老师要开零起点学针灸的课程,有想学习的可以报名,学费是二百元。无疾老师是谁?这个发邮件的人我也不认识啊,对方是怎么知道我的邮箱的?他(她)怎么知道我想学针灸呢?我见过几个针灸课程,学费一般都是几千几万,这个学费怎么低的像不要钱似的?这是不是诈骗邮件呢?看到这个邮件,我脑子里冒出了一堆问号。看到邮件里还留了个手机号,我就打过去,把这些问号抛向了对方。没想到,对方也是莫名其妙。人家说之前无疾老师开过一个零起点学中医的班,这个邮件就是发给原来班里邮件群的,不知道为何会发到我这里。打了电话,我还是没有搞明白为什么会收到这个邮件,不过我可以相信,这个事是靠谱的。正饿了,有人给塞了个馒头,正困了,有人给递个枕头,太巧了。既然这么巧,我还是要珍惜缘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应该说,这是我那一年做的最好的决定之一。2016年这一年,我自学中医开了两朵花。一朵花是汤药的学习,前面已经说了,另一朵花就是无疾老师的针灸课。针灸课没有面对面上课,每个月,老师会发一份讲稿。每个月,期待约会般的期盼讲稿、充满喜悦的阅读讲稿,成了我今年生活的新内容。我想说说无疾老师的针灸课,真可谓大道至简。无疾老师的针灸课,通过11份讲稿,把针灸纷繁复杂的内容凝练成通俗易懂的话,使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可以快速的建立一套针灸治病的体系,有了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力。无疾老师的针灸课中,有一个独特的分形理论。这个理论,使得寻找治病点异常简洁明了。学习了这套理论后,我发现居然可以摆脱找穴位的迷茫,对于一些疼痛类的疾病,立刻就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病部位。屡次验证,其效果之好往往让人惊讶。无疾老师关于的选经配穴的指导,更像是大海中伫立的灯塔。学习后,对于一些脏腑疾患,我感到下针时有思路可循、有章法可依。无疾老师讲稿中的医案,往往都是以脉辨病,针入脉变,其见效之快,让我惊奇不已。我以往一直认为,针灸调气的过程是缓慢的,扎一次针要留针半小时以上。看到古书上记载的入针后须臾出针,我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没想到无疾老师居然可以做到,更加没有想到有时候我也能做到。举几个例子吧。有一次,一朋友左肘有条筋疼痛,肘部难以屈伸。我用无疾老师的分形理论在他的右膝找到一个疼点,一边按压疼点,一边让他活动肘部,两分钟时间,他的肘部就可以屈伸了。再举个我老婆的例子。一天早上,我看到老婆蜷缩着蹲在卫生间地上,我急忙问怎么了。老婆说起床后头晕的很厉害,不敢站立,蹲下还好一些。我想,起则头旋,可能是苓桂术甘汤证,我就抓了付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熬上,嘱咐老婆吃药,匆匆上班了。下班后,发现老婆还是头晕。我想,还是运用无疾老师的脉象指导针灸的理论,用针灸治疗吧。通过把脉,发现老婆的右关脉气堵在一起,这个脉象显示胃气郁结不通。胃气不降的话,也会引起头晕。于是我给老婆针了足三里和内庭、阴陵泉,升清降浊。五分钟后试脉,右关变成弦脉。这是胃气郁结减轻,胆气郁结、木克土显现,再针阳陵泉和足三里。五分钟后再试脉,弦脉消失,又出现了滑脉。这是胃中有痰浊。试着针了足三里、阴陵泉和丰隆,脉没有变化。我对滑脉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起针。老婆反映,头晕大大减轻。第二天,又给老婆针了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头晕完全消失。还有一个女儿的例子也可以说一说。一天早上,女儿说很不舒服,心慌、恶心欲吐。试脉,发现左寸脉紧紧的聚成了一条线,左关郁结有力,左尺脉虚。于是在内关、太冲和太溪入针,五分钟后问女儿,答曰入针时内关针感强烈,现在心不慌了。我试了试左关脉,果然脉象舒展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女儿说,又出现了头疼,头疼的位置偏于两侧太阳穴。根据分形理论,我在女儿的脚背上找到了对应的疼点按压,几分钟后头疼消失。现在女儿只剩下恶心欲吐了。我试了试女儿的足三里和阳陵泉,女儿说这两个点都挺疼。于是在这两个穴位入针,五分钟后恶心欲吐感消失。估计读者您读到这里,会感到针灸的神奇。我写到这里时,强烈涌上心头的是对无疾老师的感恩。我不由得回想起这一年,无疾老师在微信群里,对我们幼稚的提问都是循循善诱、耐心回答,我们像是蹒跚学步的孩童,他不厌其烦的扶着我们、教我们走路。我想,如果没有无疾老师伸出手来引领我,扶持我,我会在学针灸的路走到今天吗?不可能。遇到无疾老师,真是我的幸运。九、自学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转眼间,日历就翻到了2017年。这几天,我快把几本新买的书快读完了。这几本书是姚梅龄老师的《临床脉学十六讲》、李士懋老师的《火郁发之》、还有《任之堂脉学传心录》。读着这几本书,我感觉自己又有了进步,最近给别人治病时,疗效也有了提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现在我体会到,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读了《火郁发之》,我发现,温病学有很多地方可以弥补《伤寒论》的不足,不学习温病学,就像木桶少了一块木板。于是,我又买了几本温病学的书,准备在2017年好好补一补这块短板。这几本书有赵绍琴大师的,有刘景源老师的,有张文选老师的。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让我对新书就充满了期待。屈指算来,我与中医结缘已经有十年了。学习中医这十年,浸润在传统文化里,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黄帝内经》、阴阳五行教会了我重新认识天地自然,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伤寒论》等古今医书教会了我重新认识疾病和健康,教会了我如何祛病和保健。学习中医后,我的性格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遇事不再急躁,变得平和淡泊。每年年底到来时,我也不再感慨韶光易逝、人生苦短,而是感到光阴没有白白流走,自己这一年有了不少收获。最近有一个关于中医的消息可谓普大喜奔,中医药法已经颁布,2017年的7月份就要实施了。这部法律对获取中医师的职业资格放低了门槛,给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带来了希望。我想,我真是很幸运,或许有一天我会增加另外一个身份:一名中医师。为了这一天能够到来,我会继续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走下去。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4

今年暑假,为了尽早接触临床,熟悉医学检验专业操作,增强自身见识面,我来到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检验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预见习社会体验。我一直认为医院是个神圣的地方,只要我们穿上白大褂,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感。根据这次见习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谨的态度

检验科虽然不直接与病人接触,但发的检验报告与病人息息相关,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理的'依据。如果在检验结果这里出了问题,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临床检验实验室做过几次地中海贫血初筛检测。尽管实验过程繁琐,但是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移液枪的使用,吸液要慢,放液要快,避免吸入空泡而量不足。吸取采血管血液时更要注意技巧,注意别把血粘到吸液头上,如果粘到了,要先用蒸馏水擦干净血液,再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能固定细胞)。有一次,我误将已经离心好的试管摇匀了,毫无疑问,我的错误让仪器暂停,我心存内疚地看着老师拿去重新离心。当然老师没有责备我,让我长个记性,让我明白了做错事先别慌,要想办法解决,不能得过且过。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对于检验结果出现很大的异常,应该找老师们先商量情况,讨论是仪器还是人为的操作出现了问题,有必要时直接联系临床医生。在医院里每一张检验报告单代表一条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持着严谨的医学态度。

二、注意生物安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免疫实验室看着实习生用乳胶法做hiv抗体的检测,我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看着血清慢慢渗透进试纸,由说明书了解到,一条杠是阴性,两条杠是阳性,谁知,原有的一条杠旁边隐隐约约出现多一条,颜色逐渐变深,这不就是阳性的表现吗?开始我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在思考中,实习生第一次遇见hiv抗体阳性,有点不知所措。老师见我们慌,用粤语调侃的说:“咦,又喇嘢!”随后用其他方法检测一次,也是阳性,不过最后要送到疾控中心检测才能确诊。事后我心有余悸。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我意识到,作为医护人员,在疾病面前不能退缩,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医生要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此外,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

三、理论和操作结合

见习第一天,我的感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开始接触的是临床检验,看见桌面上一瓶瓶试剂但不知什么用途,对于仪器操作蛮分好奇,医生们口中的术语听起来一头雾水,看化验单像在看天书,偶尔有病人询问我并要解释化验单,可是由于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为病人解决问题。虽说很多人认为医学检验是个技术活,但足够的理论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能在科室看熟所有操作,甚至学会操作,没有足够理论,遇到突发情况也不好处理。有一次老师上夜班时,遇到不确定形态的切片,拍了照片在微信群上求解,问是钩虫卵吗,很快主任就回复了:“不,是植物细胞。”可见,足够的知识面是重要的,不仅仅要学扎实医学的理论,还要了解所涉及领域的知识。

四、生即从容,死亦淡定

在医院,生死疾病乃家常便饭之事。我没有目睹过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但感受到生命可以很脆弱。我随老师看过两次骨髓穿刺,他们都是年迈的爷爷,很消瘦,可以说是皮包骨的程度。说话的语速和声音听起来心疼,他们一定因疾病受了不少的苦吧。他们需要关怀,哪怕医生多一句问候,都会暖在心头许久。此外,在微生物实验室学习期间,每次血培养有可疑的标本老师都会直接联系临床医生,这次连续两个标本出现血培养有细菌。老师去打电话,实习生拿好试剂准备做细菌鉴定。还没挂电话的老师说:“不用做两个标本的细菌培育了,是同一个人的!”我们对视地笑了笑,怎么那么巧是同一个人呢?那好,我们只做一份培养。撕开试剂包装时,又传来老师的声音:“嘿!都不用做了,那个人不在了!”啊?!不,不在了?事情来得有点突然,有点接受不了。我们面前标本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实习生从容地把标本丢掉,说:“这些事很正常的,慢慢就习惯了。”我略懂的点点头。我好奇看看病人是什么名字,这,这是上个月在临检有输过血的病人呀。生即从容,死亦淡定。生命可以很脆弱,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这次见习,我加深了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更加崇拜这份职业。我也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检验科所有的老师和师兄姐们,感谢学校提供见习机会,我将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虚心求教,争取早日当上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5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 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

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

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

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

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

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书则是为了实践。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6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1. 简述中医美容的历史延革

2. 中医美容方法有那些?

3. 请叙述两味美容中药的性味,攻效,主治,并结合临床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4. 列举瘦身常用穴位并说明其体表定位与操做方法

5. 如何理解中医美容学的基本理论特色并举例说明

中医讲心得体会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17年1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守纪律讲规矩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7篇

学宪法讲宪法心得体会400字7篇

讲成长心得体会参考7篇

讲成长心得体会7篇

中医科年工作计划5篇

中医馆的工作计划优质6篇

2023年中医内科护理工作计划6篇

中医药行业年终总结范文8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总结6篇

中医馆2023工作计划精选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959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