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类型多种多样,调查报告就是其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调查报告是我们认真分析了调查情况后写出的书面文体,以下是好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公园调查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游公园调查报告篇1
关于××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的调查报告?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范围的迅速扩张对现代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追求蓝天、碧水、绿地式的乡村田园般生活环境。作为与自然环境有紧密联系的绿地系统也逐渐受到更多市民的关注,并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国内学者对于绿地系统的硬件设施布置和功能分区这两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而很少从人们心理感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从人们心理感受方面来认识和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生活的作用与影响,以求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果。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调查报告;社会综合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破坏了城市原本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城市居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亲近乡村特色的自然环境。绿地环境已成为城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冠以“绿肺”的美称。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联系,由点状向面状,由联系到融合的过程(图1),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亲近和感受自然的重要场所之一。
(资料来源: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目前,城市绿地功能调查研究主要围绕绿地的类型,空间分布情况等方面展开,很少有人从公园使用者的精神感受层面进行研究。本次城市公园绿地功能调查创新性地从人认知感受的角度入手(如:调查研究市民在公园中活动时的精神体会等),以一个全新视角来探讨绿地系统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1调查范围概况
本次调查选取××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调查(图2)。人民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注:文中“××”代表调查所在的城市名,按照参赛的要求,而将城市名省略。
属于中心点状绿地;铁牛广场位于××市涪江西岸,呈带状布置绿地,有很好的视觉通透性和景观效果;富乐山公园位于××市区城东二公里处,属于城市郊区的大型块状绿地,与城市中心区隔江相望。
图2调查区分布位置图
2调查形式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来公园游憩休闲人群,通过收集与统计不同地段、不同性质公园绿地的相关数据来揭示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作用,满足人们精神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为提高城市绿地的服务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2.1调查样本的选择
调查形式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调查为辅,采用多段调查随机选取样品调查方式,对不同时间段(如:工作日,周末;同一天中亦划分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年龄段(分18岁以下、18~30岁、30~50岁、50岁以上四个组)、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对象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选取参与意识强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收集市民的意见。整个调查过程连续一周,既确保了数据样本的随机性与分布的合理性,又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
2.2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以调查公园环境及设施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程度为主,兼顾公园基础设施布置的合理程度来设计初步调查问卷。在20xx年4月21日—20xx年4月28日进行的初步问卷实验性调查基础上,对问卷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与完善(如:用词过于书面化,问题答案设计不合理等),完成正式调查问卷,并于20xx年5月27日—20xx年6月6日进行正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铁牛广场173份,人民公园231份,富乐山公园131份),有效率达92.61%。其中男性241人,女性222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4岁。
1公园在受众精神方面的功能作用
1.1公园成为受众日常休闲活动的首位度因素
根据人们日常主要休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园已成为大多数人日常休闲活动的首选(29.70%)(图3)。
图3受众日常主要休闲活动调查统计表
1.2公园活动已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市民参与公园活动的目的调查显示,公园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需求。笔者将人们游玩的目的(公园的使用功能)分为锻炼身体、带小孩、溜狗、散步、打牌、喝茶、与朋友聊天、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等几个方面。“散步”和“与朋友聊天”在三个公园调查统计数据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图4),说明现在社会中,公园是使人们精神得到松弛的主要场所。
图4受众在公园中活动主要的目的调查统计
笔者将选项合并为三大块:精神认知(包括散步、打牌、喝茶、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身体认知(锻炼身体、唱歌跳舞、带小孩、溜狗)及其它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公园有精神认知作用的占73.66%(图5),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5受众认知分析情况调查统计
身体认知
23.03%其它3.30%
精神认知
73.66%
为了寻求人们对于精神认知方面的感受,我们分别从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和独自思考问题三方面进行调查。
1.2.1缓解压力方面
笔者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有48.38%的被调查者把在公园中游玩作为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图6),其主要原因是市民对自然的渴望与向往。钢筋水泥墙的城市割断了人际交流,封闭了人们的感情,而公园可以充当人们感情宣泄的平台,使他们重拾自我,回归自然。因此,公园在缓解压力方面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图6缓解压力场所调查统计图
1.2.2消除疲劳方面
笔者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公园以其多功能性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来迎合人们对休闲、游玩的需求(有60.47%人认为公园消除疲劳效果较好(图7))。
1.2.3独自思考问题方面
一般
41.90%图7消除疲劳情况调查统计图笔者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得出,有10.37%的人认为公园的环境非常适合思考问题(图8),有41.68%的人认为公园的环境比较合适思考问题,有41.90%的人认为效果一般,6.05%的人认为不适合。可见,公园提供了供个人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空间场所,但优势还不明显。(图8)不适合
6.05%非常适合10.37%比较适合
41.68%
图8独自思考问题情况调查统计图
1.3空间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
市民普遍认为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有45.36%的市民认为这些公园有很好的个人领域空间。有42.33%的市民认为有个人领域空间但布置不合理(图9),这是调查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之一,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
1.4受众对于民俗文化的需求同公园所能提供的文化活动存在明显的.反差
人们普遍认为公园中应该增加民俗文化场所(在铁牛广场、富乐山公园、人民公园中的比率分别为13.37%,16.43%,14.58%)(图10),这表明市民对于文化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公园不能满足市民这一需求。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对于城市个性化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当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将大大地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物质增长与精神文化发展两者完美结合的结果。
游公园调查报告篇2
1.绿城广场概况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2.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3.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4.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游公园调查报告篇3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游公园调查报告篇4
—邯郸滏阳公园为例
引??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居民对城市中开放空间的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的问题。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提供一个愉快的和自然的环境,但同时改善城市地区的生活质量,并承诺基本的环境功能。经济效益也提供了可能增加吸引力的地方做生意,生活和工作。然而,尽管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在城市发展,居民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是通过我们对滏阳公园以及同等级公园林园做出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中可以看出,居民的行为与城市开放空间存在的一些相互联系的现状问题,根据发放的问卷和与居民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位居民对城市的开放空间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
一、调查的社会意义和目的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筑的密集化,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景观的日趋恶化,城市的可利用土地与空间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如何合理保护与再生城市开放空间,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以邯郸市滏阳公园为例重点研究居民的行为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关系。
二、调查对象及现状
2.1调查对象
滏阳公园位于邯郸市滏河大街南段,始建于1992年,是一座大型古建筑式的公园,占地面积为360亩。属于地区级公园。
2.2调查现状
地形分析:形如矩形,基地北侧紧邻陵园路,占地面积为360亩。其中,滏
阳河穿园而过,地势高低起伏,时而平坦,时而土丘。园内布??
以70亩大的人工湖为主,配以亭台楼榭,山水相间,绿树成荫。
现公园设东山、前后湖等八个游览区并配置了24处各具特色的
景点。基地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决定了待建公园的主要交通出
入口在设计时应考虑车流量以及人流量,入口在设计时应注意如
何疏散节假日时的大量人流及车流。
周边用地:场地北面方向有园林处小区,西面有加油站,西域食府,邯郸公
交旅行社,隆润纺织公司,北面有老渔民饭馆和园林宾馆。
环境交通分析:场地紧邻滏河大街部分交通量较大,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
北临的陵园路人流量也比较大,此路环境条件很差;越靠近
场地东面的区域人流车流越少。
公园现状分析:公园有北,东,西三个入口,西入口为主要入口,园内以湖
景为主,水面大概占了用地的1∕3,配以亭台楼榭,山水相
间,绿树成荫。滏河春为古代邯郸一景,现公园设东山、
前后湖等八个游览区并配置了24处各具特色的景点。整个
3公园以常绿植物和名贵花草、灌木点缀,亭台楼阁错落有
致,形成山水相映,亭榭成趣;园的东南方向设有游乐场、
过山车、摩天轮等儿童游乐设施,是一座以山水和绿地造
型为特色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三、调查分析
3.1问卷调查分析
(1)性别与年龄构成调查分析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25个在公园活动的游人,饼状图中显示0-19岁的游人占总人数的8%,20-29岁游人占12%,30-39岁游人占12%,40-49岁游人占24%,50-59岁占4%,60-69岁游人占16%70岁以上游人占24%。
根据调查表可以看出0-19岁的游人相对较少,20-29岁的年轻人还是占一定比重的,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多,30-49岁的中年人几乎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0岁以上退休人口居多,50岁以上的游人占总调查人数的几乎一半,其中70岁以上的人数最多。
可见中老年人去公园比较多,因为中老年人退休人员很多,时间也相对比较充裕,所以我们应该在公园里多加一下中老年人活动的设施,为更多的中老年游人服务,另外也有一部分年轻人群体,所以在公园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年轻人的活动类型,适当打造一些适宜年轻人娱乐的项目。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男女人数差不多相等。见图(3.1-1、3.1-2)所示。
(图3.1-1)
游公园调查报告篇5
前言
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
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由山体围合了整个公园,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废气,营造出一个基本上没有视线干扰的`自然开放空间;山体的高差加上山体上的树群式植被和灯塔及廊架等构筑物,产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各个景观空间相互交叉叠合,有序分布,产生对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着弯曲流畅的水岸线,因着山体的坡度和山体的弯曲的边缘线,引领着人们步移景异、景观亮点在山体的剪影背后层出不穷;对建筑小品、坡道、栏杆等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如粗毛石与红色砂岩的组合,统一的色彩体系和细部特征,增加视觉的驻留,突出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印象,形成景观空间特定的基本情调。
关于历史文化因素的体现,千灯湖公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外部休闲、游憩的场所,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使用的舒适及协调美观的景观效果。
二、千灯湖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及植物材料选择
千灯湖植物空间丰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观类型:
(1)树群植物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叶榕、小叶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阴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黄槐、蒲葵、海枣、大叶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榄仁-红继木、四叶红花、黄榕、簕杜鹃、杜鹃、大红花、小叶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观整体风格,起均质连续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观效果好,树群草坡的配置使可进入性良好。
(2)溪谷岩石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王椰子-散尾葵、花叶良姜、蒲葵+辟荔、肾蕨。使用效果:运用叶形、叶色的对比使多样性的植物组合成层次丰富的瀑布溪流景观,成为视觉趣味点。
(3)树阵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小叶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适的覆盖空间供观看广场的活动;但节假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够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来此公园频率;到此公园路程耗时;到此公园的目的;对此公园的整体印象;对此公园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园活动地点选择;进行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增加项目情况;公园的长度感知;对户外空间性质的取向;绿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设置;的小品、设施使用情况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岁~35岁)32%;中年人(36岁~55岁)占24%;老年人(56岁以上)占33%。
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者对于千灯湖公园总体非常满意,说明人们确实是需要这一类的户外空间。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妇、学生、小孩等各种年龄层次,大部分经常性到这个公园游玩。千灯湖公园较远离城市中心区,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达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本市居民,经常还有旅游观光的团体和个人到来。
(3)关于空间层次
从调查中可知,绝大多数人们对户外游憩空间的取向都倾向于开阔。使用者对千灯湖的空间感觉是开阔并视线良好(占100%),但有许多使用者反映千灯湖公园不够舒适。由此可见,在带状公园中营造休息、滞留等多种空间层次的重要性。
(4)关于整体印象
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印象都是整体性强、印象完整。对千灯湖印象最深的是灯塔构筑物(占48.8%)。关于千灯湖的整体协调性,无论从使用者或是专业人员的角度,都处理得较为成功。使用者对水中不可到达的大型亭的建设表示不满(占75%)。可见对于使用者来说,出发点是健康、安全、舒适,更注重设施的使用功能。
(5)关于中心
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带状公园时,经常是直接到达某个节点空间,或散步过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个节点(占61.7%)。而且许多使用者喜爱就近活动(占82.9%)。因此,在各个区段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类似中心的节点空间,以供人们聚集。
(6)关于绿化形式
多数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的绿化应该以大树为主(占81.7%)用来遮阴,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别占53.8%和49.1%),说明人们在大尺度空间中对遮荫等的需求。
(7)关于活动内容
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散步,其次是体育锻炼、陪伴小孩、骑自行车、聊天、放风筝、拍照等较为多样性的活动。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关于运动场地
较多使用者建议增加活动场地,特别是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及游乐设施场地。另外,较多使用者认为垃圾桶及公厕等设施不足。同时还认为雕塑、小品等艺术景观较缺乏。
(9)关于出入口
多数使用者认为公园的出入口标志性较强、各出入口相距较合适而使用方便。
(10)关于长度
48.9%的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有点长。主要原因是千灯湖公园沿园路系统的驻留性小空间不足,缺乏休息设施,造成容易产生疲乏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若干结论以供同类或相近类型公园设计、建设时参考。
(1)该类型公园应充分考虑市民到达方式,合理设置出入口。
(2)该类型公园保持空间视线开阔的同时应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休息滞留空间等。
(3)该类型公园应该有具有标志性的构成元素,有利于人们认知。
(4)该类型公园不适合建筑过多功能单一(例如纯观赏功能)的大型设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适以及设施的使用功能。
(5)该类型公园应该考虑中心分主次,分区段设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该类型公园应该十分注重遮阴、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设施。
(7)该类型公园活动内容及空间尽可能丰富,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该类型公园应当充分考虑人步行疲劳距离因素,适当设置休息设施与空间。
游公园调查报告篇6
20xx— 20xx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
任课教师:柳燕
作业名称:公园调研报告
学号:xxxxxx
姓名:杨涛
年级:20xx级
专业:景观学
班级:2班
提交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城市公园绿地调研
——厦门南湖公园周边绿地调研
调研准备
一、城市公园绿地的定义:
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应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特色的城市绿地。
二、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城市公园绿地最初是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最早的城市公园出现在英国。在18世纪末,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也由此带来了城市拥挤,卫生条件恶化,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为了减轻各种对城市不利影响,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英国先后在伦敦和利物浦建设开放了两个公园(1811年伦敦摄政公园regent,s ,1847年伯金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这两大公园的建立为以后城市公园思想的形成和城市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公园的大发展是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1854年中央公园的出现和后来波士顿公园系统的大获成功,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和城市公园绿的形成,并对以后城市绿地系统理论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城市公园的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公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很多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确定了自己的分类系统。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系统:
1)全市性公园;
2)区域性公园;
3)居住区公园;
4)小区游园;
5)儿童公园;
6)动物园;
7)植物园;
8)历史名园;
9)风景名胜园;
10)游乐公园;
11)带状公园;
12)街旁绿地
调研地点:厦门市南湖公园及周边
绿地地址:厦门市新市区筼筜湖畔
所属地区:福建厦门
一、公园性质、级别、用地选择及面积:
厦门市南湖公园属于区域性公园,主要为湖里区该公园周边的居民服务。根据其用地选址(位于湖滨北路以南筼筜湖南岸,湖光路以北,湖滨东路以西,湖滨中路以东所形成的绿色区域内)内容设施(休憩游乐、文化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区)占地面积(16.1公顷)可归类为综合性公园。
二、出入口及停车场地:
厦门南湖公园由于受道路系统与河湖系统及服务对象限制主要设有东大门和南大门,本次调研主要对南大门及大门外停车场地做了调研分析。图三左为厦门南湖公园南大门由里向外立面图,右图为南大门外停车场位置与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关系及消防通道的位置。由此可看出该公园出入口内外均有一定的集散空间,自行车存放处,停车位的设置也基本合理。其位置选择也与湖光路联系紧密,门口设有一公交站,公共交通方便。
三、功能分区、景观分区
厦门南湖公园属于区域性综合公园,根据公园活动需求,其内部功能分区虽无很明显的分区特点(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但也有大致动静分区。图四中蓝色部分为儿童主题公园相对比较闹,湖上也有泛舟的人们时而荡漾,以湖西南角的茶舍为中心也是个热闹的地方。而湖心岛为安静休息、品茶聊天及观赏游览的安静区域,图五中红色部分为此公园较特色的大草坪,在此既有老人小孩娱乐的动,也有游人观景的静。其中红色框中的地方即为南湖公园的南大门了,可清楚的看到与湖光路中间留有一块铺地的停车场或者说集散广场,其院内一段也是中轴线分布,两块较大的景观区夹着内广场。另外,图四中红色框内目前作为建设用地,但由于周边市民反映占用公园绿地太多大大缩小了园内活动的空间,好像已经停止建设。四周都用栅栏围着,里面工程已经停工了。
四、系统布局特色了
由图一、四、五可以看出南湖公园滨临筼筜内湖西南岸,其院内南湖有小河道与之相连,引水入园,形成相联系的水网布局形势,与城市河湖系统相联系。公园外交通也是东临湖滨东路西面湖光路,南面为其主要服务对象的生活居住区,因此能很好的契合城市道路系统。另外作为筼筜湖区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也刚好弥补了,白鹭洲公园、狐尾山公园对湖滨南路附近居住区服务不到的不足。
五、植物配植特色
厦门市南湖公园内植物配置特色明显,有南大门进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游家乡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