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范文网 >工作计划

鼎湖山听泉教案8篇

教案的适切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是教案编写的重要考虑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好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鼎湖山听泉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鼎湖山听泉教案8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时数

3学时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

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学生: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教师: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并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①给加点字注音:

肇庆楹联怅惘污垢一脉泠泠淙淙一泓古刹了无

②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柔曼:柔和舒缓。雄浑:雄壮浑厚。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像。了无:一点没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二、学会诵读:

1.教师活动

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并在头脑中形成“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认真领会诵读要领,记下心得体会。)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分小组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要领。)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学生认真听教师点评,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然后自由诵读体会。)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学生大胆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活动:

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齐声回答: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作者行踪顺序是: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学生:概括:黄昏——晚饭后——夜间。体会文中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理解课文是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4.教师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学生讨论后回答:

第一部分(第1段)初闻泉声;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这一特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答练习一: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二.小结:

1.教师活动: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学生听教师小结,然后自由诵读课文。)

2.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8段。

(学生熟读并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两三位学生分别背诵,其他同学仔细听。)

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听教师点评,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然后齐声朗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学生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在班上交流。明确以下句子:

①“过了寒翠桥……已人山中。”

②“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③“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④“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然后纷纷发言。一生说,它们详略不同,前三个简略,后一个详细;一生说,前三个是写山泉的声音和行踪,后一个主要写了听泉的感受。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①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

②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③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④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学生听教师归纳,做好笔记。)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学生回答: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议论等等。)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讨论交流,最后明确:作者先写泉声的多种层次,文章由辨声而想到具体的情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纷纷展开讨论,最后明确: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8.教师讲解: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丽,课文中也涉及了很多。但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现山林的美,揭示从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

(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最后明确: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学生再次品读课文,重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在写景中融入对生命的感悟。)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本课总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初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再睹泉踪:“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钟泉之声相应:“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浑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6、鼎湖山听泉

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 聆听 蒙眬 汩汩

b、草丛 暮色 古刹 汇聚 穿越 轻柔 清脆

草丰林茂 时隐时现 不绝于耳 交错流泻

清纯悦耳 山鸣谷应 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 繁花似锦 古树参天 万籁俱寂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铜管齐鸣 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 忽清忽浊 忽扬忽抑 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磅礴”,区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理解课文1——2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辩识、品位那里的泉声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话。试读体会!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雨后的鼎湖山蒙蒙胧胧,别有一番诗意!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呢?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a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a指名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泉声响)

b能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b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a自由读,圈出“不绝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

b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生读,师在“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句下圈点。

c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师:当我们走在山路上,不断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断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读这段话。

c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a学生看插图,听老师读这段话。

b看了图,听了朗读,有什么要说的吗? (板书:泉声美)

c这段话中有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能用“犹如”来说句话吗?

d想象意境,指导朗读。(在宁静的傍晚,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特别清新,从寺庙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响曲啊!)

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这部交响曲吧!(齐读)

四、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并背诵本段。

2、学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第3——5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们就看到了涓涓细流的泉水,听到了钟声和泉声汇集而成的美妙的音响。当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时,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当当小导游,简单介绍庆云寺。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夜里借宿在庆云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先体会体会。

2、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你知道“万籁俱寂”的意思吗?指导再读。

(2)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书:鼎湖山)。主人不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引读)。多热情,多好客!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师: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学生接下半句)

(1)齐读。

(2)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又是怎样品位的呢?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此时此刻,作者一边聆听着泉声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

4、指导读第三句。

啊!这是 声音,多像 一样 啊!

(1)出示句式:

生轻声读第三句,准备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作者的心里话。

(2)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4)师引读这段话。

(5)请大家轻声地把第三句再练一练,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6)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这一句,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鼎湖山四种泉声,其实,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板书:“……”)你听。

5、学习第四句。

(1)示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2)听出来了吗?这里的泉声丰富多变。

(3)引读。

(4)学生读,读出这种感觉。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 。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难道只是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吗?它还有哪些作用呢?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2)学生在下面试着写一写。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泉声听在耳里,泉水留进心田(板书:留进心田),这是多么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附板书:

泉声响

白天 泉水多

泉声美

鼎湖山听泉 轻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响 流进心田

雄浑磅礴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3

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游记散文,难点在于学生没有切身体验,无法入情入境。为了能在课堂上再现鼎湖山的旖旎风光,我先利用网络“游览”鼎湖山,摘录了近万字的介绍资料,对这座广东名山的特色、景点、文化作了全面了解;设计中突出了用简笔画描摹泉水姿态及用画面配音方式品味悦耳泉声,以保证学生既能进入情境,辨其形、闻其声,又能留有开阔的想象空间,不为情境所框束。

2、意境:山水魅力,不限于飞瀑流泉,草丰林茂,更在于其底蕴深厚,意境幽深。故教学游记散文,仅停留情境再现,无论多华澹唯美,都是流于肤浅的。设计本课案,我以“把握鼎湖山及其泉水魅力”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其间或描述,或譬喻,或引用,或延伸,为学生“超越情境,把握意境”作了层层铺垫。

教学时间:

为了让学生从整体把握鼎湖山之灵秀,本课设计了约60分钟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山水二字的象形写法: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

你们知道哪些名山,哪些胜水?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明山水的特点。如黄山四绝、庐山云雾等)

小结: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着自己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我们就称为——魅力。(板书)

[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其一是激发兴趣,营造轻松教学氛围,其二是为引导学生品悟山水魅力设下伏笔。]

一、导入设计:

1、上节课,我们在琅琅的书声中走进了鼎湖山的怀抱,还学习了一首歌咏这片魅力山水的小诗:

薄雾笼罩鼎湖山, 一路浓阴一路泉。

夜听清溪奏妙曲, 蕴育生机润心田。

谁来吟诵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 凝练的诗歌,凝结了山水的精华,也凝聚了文章的精华。以吟诵本诗导入,意味犹同云破日出。]

2、鼎湖山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鼎湖山听泉》那优美的文字世界,用轻声的朗读去寻找、去捕捉一种叫魅力的东西。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师:放下课本,我想,我们的眼前已经隐隐约约有了鼎湖山的影子。说说看,你准备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座广东名山呢?

[ 教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把握,并补充讲解 ]

(1)总体:生机蓬勃。

(2)事物:草丰林茂。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2600多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乔木和丰饶的草丛,的确称得上是草丰林茂。

泉水众多。鼎湖山原名顶湖山,你从名称中能知道什么?(山顶有湖)。山顶有水,沿着沟壑流泻而下,于是山中也到处是水,飞瀑流泉成了鼎湖山最动人的风景。

(3)颜色:绿。在地球的北回归线一带,几乎都是茫茫的沙漠,可鼎湖山却绿树成阴,遮天蔽日,难怪被称作“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4)声音:静。这里远离城市,树林中只有淙淙的泉声和婉转的鸟鸣,给人一种特别幽静的感觉。

泉声动听。你抓住了鼎湖山的灵魂,也抓住了作者内心最细微,最深刻的感动。正是因为这优美的泉声打动了他的心灵,所以才有了这样富有诗意的课题——鼎湖山听泉。(感情朗读)

(5)文化:老师想加一个词语来形容鼎湖山——文化悠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节的古刹、古树、古茶花回答。)

[ 对于问域宽泛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把握①整体性——通盘考虑,高屋建瓴,避免支离破碎;②层次性——由浅入深,步步诱导,切忌蜻蜓点水;③开放性——超越课本,联系课外,防止画地为牢。]

三、精读感悟:

过渡延伸:仅仅几个词语是说不完鼎湖山的全部魅力的,我们还可以打比方。想想看,你心目中的鼎湖山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作家谢大光笔下的鼎湖山又像什么?

1、第一节:雾中少女。

(1)指名读第一节。学生谈感受,如像仙女等。

小雨、薄雾、加上因为小雨水量陡增的清泉,这多么像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意境(齐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尽管这时并没有明月,这儿也并非终南山,但我们仍然能想象到:空旷的山野里,被雨水刚洗过的空气该是怎样的诱人,被雨水刚洗过的`山林绿叶该是怎样的耀眼!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会对鼎湖山心驰神往呢?

齐读第一节。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4

师:请大家一起来听听泉声吧。

(师播放课件,生听泉声)

师:刚才大家都听得那么入神,就请你来形容一下你刚才听到的泉声吧。

生陷入了思考

师:看来,我们听是听的很认真,但是要想表达清楚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作者是怎么样来描写出这些泉声的。

生从课本上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

师:请问,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泉声的呢?

生:作者用小提琴轻柔的声音来形容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生:作者用琵琶一样清脆的声音来形容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生:作者用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声音来形容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生:作者用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声音来形容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师:是啊,作者用了这些乐器的声响细致形象地描写出了这些不同的泉声。我们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

生:可以根据不同乐器不同的声音变化来读好句子。

师:说的不错,请大家自由练习朗读。

生根据声音变化自由练习朗读。

……

师:作者只听到了这些泉声吗?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师:学习了课文,请你来形容这些泉声,可以吗?在自己的小练笔本子上开始练习。

(播放各种泉声,生倾听、品味、思考、练写.)

评析: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依据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学听泉这个片断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显示出部分泉声,让学生亲耳听一听,让他们直观感受泉声,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空间中发挥想象,并让他们思考自己怎样来表达刚才听到的`泉声,先难一难他们,从而使学生对作者巧妙而又形象的比喻感悟更深刻。然后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再次指导学生从作者用的比喻中着手思考,领悟朗读技巧。这样以听促读,以读促学,学生就这样快乐而轻松地学习着。语文教学在重视内容的理解、感悟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最后,我请学生听一听各种泉声,进行品味,进行想象,写出自己的倾听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想象、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5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理解本文描写景物的角度。

3.理解“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的内涵。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夜宿僧寺听泉而生的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它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前人为此写过很多的游记,本文当代散文家谢大光来写,却写的与众不同。

2.作者简介: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合《天鹅之歌》等。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听泉作者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以空间转移顺序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辅来组织材料的。

寒翠楼---补山亭---庆云寺(黄昏----晚饭后----夜间)

3.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第一段:最后几句“过了寒翠楼……已入山中”雾中观山,总会有点迷惘,但泠淙明朗的泉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使得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段:写泉水的踪影和流向,泉水之多:“不止一脉,前后左右……无处不鸣。写出泉水娇态特点:半含半露,于近故远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爱女,由爱女而爱泉,萌生爱意。

第三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从形和声两方面写泉的可爱。

第四段:一路浓阴一路泉,因为有了犬,才灵动鲜活了山林;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第八段:重点写泉声。

4.分别概括出4—7段的段意。这几段是否偏离了文章“听泉”的中心。

5.重点研习第八段。

(1)用简短语句概括这段的内容。

深夜听泉,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2)“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这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的传神?为什么?

浸传神地写出了泉水的清泠之声与月光的胶结之美交融在一起的情形。

(3)“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飞瀑落下深潭”作者听出的许多层次的泉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体喻,分析一个分句的特点。

比喻先说喻体,再说本体,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声音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出的具体环境。通过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山泉的温柔美和雄壮美。

(4)仿句: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5)作者听泉听出什么人生感悟?揣摩作者在泉水声中是如何想像的?(课后练习二)

(6)“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指大自然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7)试着给这段分为撒层并用两个字概括层意。

(8)为什么说“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是鼎湖山的泉水,滋润了葱茏的树木,给了鼎湖山以生命的活力;是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著名的佛教福地;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感受到生命演进的旋律,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有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

6.作者为什么要用“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作为结尾?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鼎湖山未来的祝愿,发出了内心深处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呼唤。文章如此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雨后游鼎湖山,夜宿寺旁客房听泉的一段经历。极力描写湖泉水之美,讴歌了祖国的大自然的壮美,揭示了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7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

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

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

“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

“欢快活泼”

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

(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

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

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

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

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

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交流

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板书:听)

用“泉声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

这么多的泉声,作者是如何辨识、品味的'呢?(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出句式:作者觉得()的泉声是()发出的,因为()。)你来说说。

“轻柔的”

生:作者觉得轻柔的泉声是小溪发出来的声音,因为小溪在草丛里流淌,速度不快,很平缓,让人感觉很轻柔。

师:作者将它比作像小提琴一样,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么?让我们边想象着那轻柔的旋律,边把这一句读一读。

“清脆的”

生:作者认为清脆的声音是从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师引导:石缝间落下来的水多么?不多,一缕缕,一道道,所以发出的声音很清脆。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么?

指名读。

“厚重回响的”

生“作者认为这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因为有无数道细流汇聚在一起,最后都连成了片,所以这个声音听上去很厚重。

生:而且落在了空谷里,有回音,所以说是厚重回响的。

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雄浑磅礴的”

生:作者认为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因为瀑布流的速度非常快,流量又特别大,从很高的山顶冲刷下来,跌入了很深的潭里,气势非常大。

4、作者一连用了4个贴切的比喻,以排比的形式向我们描绘了这四种泉水声,(指屏幕)我们该怎么读好它呢?指名说,你来试试。

5、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来用心细细地欣赏这几种泉声吧!(播放音乐)

6、

现在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同学请举手!这样吧,我们第一组读出轻柔的泉声,一二两组读出一个清脆的泉声,一二三组读出个厚重回响的泉声,全班同学读出个雄浑磅礴的泉声。

7、人多力量大,真是首充满气势的交响乐啊!你们每个人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动人的音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呢?

8、出示“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体会泉水的变化万千,流动的)

9、如果说“进山观景听泉”是作者用耳听的话,那么“夜宿古刹听泉”则是作者在用心去听、去辨、去品!(相机把听改为简笔画)

4、想象说话:此时,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到枕边。作者躺在床上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呢?(有难度,提醒:愿望啊、赞美啊、心事啊)[

四、理解“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

1、夜深了,出示“蒙胧中,那滋润着……流进了我的心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a谁来说说,什么是“朦胧中”(1、作者陷入了沉思2、作者快进入梦乡了3还可以用“恍惚中”)?

b理解“清泉滋润了万物,孕育出生机”。

c这是一个长句子,怎么缩句?为什么说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你是怎么理解的?

(泉声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净化了我的心灵、洗去心头的疲劳、烦恼)

2、希望这汩汩的清泉也能流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涤荡我们的,洗去我们的彷徨,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希望,把这句再读一遍。

3、同学们,作者不仅用心细细的去聆听、去辨识、去品味,还用笔写了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文字(出示第4节),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泉声的特点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方法)

你能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写写雨吗?

小练笔:《听雨》提醒:可以从四季雨声特点的角度写;可以从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角度写;选取一个好的角度来写,只需要写一小节。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课堂流程、具体实施

一、导入

同学们,听!(点击音乐录象)一股股淙淙流淌的泉水娓娓而来,泉声如摇铃击磐,清亮圆润,依稀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你们瞧!下过几天小雨之后的鼎湖山,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此时的鼎湖山更是别具一番韵致。今天,就让我们跟上作者得脚步去(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并欣赏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有山就有泉,泉是山的眼睛,那么清亮;泉是山的精灵,山因有泉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让我们来欣赏这一幅灵动的山泉图吧!

1、聆听磁带课文录音第二自然段,把触发你想象的句子括出来,并在稍后为大家读一读,介绍一下你心中的那幅图画。

2、这是一幅有生命的画,这是有着伴奏的会唱歌的画,想来,那清纯悦耳、活泼欢快的泉声和着安详厚重的钟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呢?是一支有着大提琴伴奏的琵琶曲吧?这样美妙的音乐,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在绿和白山水间,该陶醉多少游客的心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着重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鼎湖山清亮充盈的泉水和清纯悦耳的泉声使作者情不自禁地留住自己的脚步,天色将晚,作者决定借宿在古老安谧的庆云寺,在这里继续饱览鼎湖山的美景,尽情享受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1、(引读第一句)入夜,山中——只有泉声——所以(出示第2句)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2、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如果有录音,播放泉声)

3、随着山势的变化,山泉时宽时窄,时急时缓,泉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请同学们通过四人一小组选取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可以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等,边朗读边品位,从而变成一首首“泉之曲”

4、齐读/指名读/评读

5、练习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那像( )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 )一样( )的,是( )。

(5)我仿佛还听见了:( )

(过渡):鼎湖山草丰林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终年不息,是泉水滋润着鼎湖山万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机。

6、正因为如此,课文的结尾作者说----(引读)

短短的四十分钟的鼎湖山之旅即将结束,你想说什么?

三、总结和作业:如果你喜欢画画,就用你手中的笔把鼎湖山的美景画下来;如果你喜欢朗诵,就请你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音;如果你喜欢当小导游,就请你把鼎湖山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如果你喜欢写诗,就请你写一首赞美鼎湖山的小诗;也许我所列举的方式你都不喜欢,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方式来表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雪节气教案8篇

幼儿寒假安全教案模板8篇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

幼儿园说课教案模板参考8篇

节气幼儿教案8篇

大班教案不一样的我教案8篇

幼儿园端午节画粽子教案8篇

国庆节活动.活动教案8篇

中班国庆节活动教案8篇

画新年教案优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29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